中学生心理问题调查与健康教育分析
日期: 2013-07-31
---- 王嘉丽
在上半年,健康管理科开展的中学生健康教育活动中,对某校学生的心理及知识需求开展了调查,调查学生100名,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3份,对此,统计与分析如下:
本次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压力来源、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卫生讲座的看法等。
1。调查问卷填写情况 现场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7名学生未作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回避性,占总人数的0.7%。
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男女比例为56:37,男性占总人数的60.2%;最大年龄16岁,最小年龄13岁,平均年龄14.02岁。
3。调查对象心理问题汇总 93份有效问卷中,19名学生填写无心理问题,占总人数的19.3,其余80.7%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主要问题为压抑、焦虑、躁狂、自杀、自暴自弃;同时合并2项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42.9%。详见下列图表:
4。心理卫生讲座的必要性 在此项调查中,对于心理卫生讲座的需求率占78%,充分说明了学生对心理卫生知识的需求。统计图如下:
综合分析:
一、心理问题分类分析:心理问题中压抑、焦虑、躁狂所占的比例位居前三位,自杀、自暴自弃分别占17%和8%。其中,要注重压抑、焦虑、躁狂心理的调节,以避免心理问题的过度,演变为自杀、自暴自弃;对于存在自杀、自暴自弃心理的学生要尤为关注,并及时疏导与纠正,避免不良的家庭及社会后果,引导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原因分析:1、目前,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从反馈的信息中,学生认为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占40%;2、学习任务重、课业作业较多;3、日常生活较为局限,外出交际、娱乐生活较少;4、学生的思想中过早的植入社会化问题,面对社会压力较大,未来就业较难的问题;5、学生正值青春期,面临异性接触抵触以及早恋的问题,思想处于懵懂期。
三、应对策略:调查显示80.7%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这种心理压力问题往往会导致学生走两个极端。所以,把握和调适这种心理,并探索出一种科学的对策是中学生健康教育与引导的主要问题。当然,主动方为学校,我们作为辅助方要协助学校、学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更希望学校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共同帮助学生。以下为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
(一)方式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可以为讲座、活动课堂、户外交流、面对面交谈等,寻求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倾诉与宣泄,在倾听的同时,正确引导他们如何调整心理状态,积极应对。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分析:
1、学习 这对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在与学生沟通时,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与方向,不要抱有应试教育的观念,要从学习中提升自我,并重视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生活,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和分数观。
2、环境 一方面,学校在课程安排和作业上要权衡学业与学生时期的特点,要“授人以渔”,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家庭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
3、人际交往 这是容易忽视的方面,但在学生的成长阶段,人际交往观念逐渐形成,并趋于社会化。为此,要注重鼓励学生相互沟通与信任,并能从其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家长要注意教育方式,正确的对待、分析与指导孩子成绩的优劣与处事的对错,从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达到心灵交通的效果。
4、应对能力 针对社会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帮助学生去壮大内心世界,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加强心理挫折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强心”。
结论:中学生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产生许多问题,但心理问题是内在的、最关键的问题。当然,以上分析还有很多局限性,但学生本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言而喻,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高度重视,并从学生所反馈的心理问题入手,而不是范范的教育。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协助学校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其积极、正确的应对中学时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