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出诊
日期: 2019-12-26
---- 吴中学
11月一个周末的上午,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准备迎接繁忙而紧张的一天。刚看完第三个病人,还没来得及叫下一个,一位年迈的老人突然来到我面前,本想对老人说:“大爷,您是几号,看病得等着叫号,按顺序来”,可没等我说出口,大爷先说话了:“大夫,我是对面小区的,你能去我家一趟吗?劝劝我老伴把药吃了吧,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她不吃药等死啊!”。我一怔,我们出诊抽过血、导过尿、放置过胃管、抢救过病人…,可上门劝吃药还真是第一次,况且周末我们值班的人少,楼道大厅还有那么多候诊的病人,我想一口回绝了他,但当我看到他那泛着泪花的眼睛,紧皱的眉头,焦躁而无助的表情的时候,拒绝的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我说:“老爷子,您等会,我请示一下”,我把情况向总值班于大夫汇报后,于大夫同意我出诊。
当我跟随老爷子匆匆的脚步回到家时,看到客厅的沙发上蜷缩着一位老太太,茶几上放着一杯水和一个半开着的装药盒子。从老爷子拿来的出院小结和交谈中了解到,老太太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支架术后、高脂血症、房颤、2型糖尿病等,前一段时间又突发脑梗死,在X医院住院治疗,治疗后肢体无瘫痪但有失语(混合性失语)。药盒里装的都是出院带的药,老爷子已经提前将早中晚的药分好了,我打开分药盒看了看,有片剂有胶囊,粗略的数了数早上要服的药就有快二十颗了。在我看着出院小结对药的时候,老爷子将老伴从沙发上扶了起来,她看着穿白大衣的我,呜哩哇啦对我说着什么,但我没听懂!我挨着她,坐在了沙发上,试着猜出她拒绝服药的理由,我列举了很多她都没有表示,当我问到是不是服的药太多的时候,她终于点了点头,我也长出了一口气,但马上又犯了难,哪些药可以不吃呢?减了药会不会再犯病?家属能不能同意?这都是从大医院带回来的药啊!经和老爷子沟通并同意还是减去了一些药。老爷子再次端起水杯拿起分药盒里剩下的药时,老太太没有拒绝,一颗一颗慢慢咽了下去,看着老太太咽下最后一颗药的时候我告辞了。
时间伴随着日复一日的工作慢慢流逝,记忆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淡去。直到半月前老爷子再次来到诊室坐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才想起忘了打随访电话。老爷子说这次就诊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来医院几次都没找到我,想跟我说一声老伴病情很稳定吃药也很按时;二是看看他自己的病,我边听他诉说着病情边打开了他的信息,老爷子姓贾,77岁,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腰椎管狭窄等疾病,他的腰椎管狭窄很严重,10多年前医生就建议他做手术,他选择了保守治疗,虽然还时不时会有腰痛但对生活影响不大,这次老伴生病以后,伺候老伴加重了病情,现在腰痛、腿痛、下肢麻木,走不到100米就要坐下来歇一会,站的稍微时间长点就要蹲下来休息一会……他诉说完病情我也把治疗的单子和药开好了,望着老人走出诊室的背影我陷入沉思……
是啊,做为一名医生都愿竭尽全力去治愈每一位患者,治愈一位患者就会收获一份成就,但是当我们面对这些多病共存、多药共用、个体差异很大的老年患者群体时,眼看着“治愈”的几率是越来越小,反而“关怀、照护”的成分是越来越多。我们不能过分追求成就感,应该结合患者意愿综合评估,充分沟通,审慎诊疗,最大限度维持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减轻因残障和疾病所遭受的痛苦,以人为本,摒弃专科碎片化医疗及过度治疗,提供全面、整体的医护服务,让老年人有质量的活着,有尊严的走完余生,这才是老人所需要的,我觉得这才是我们医生应该追求的。随着老年人口增多,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我们社区医疗将会提出更多更细的要求,尽管我们身处繁忙工作,请别嫌他们啰嗦,多一点倾听,多一点指导,就会多一份有温度的医疗;繁忙的工作之余,也请留出一点时间做一点有温度的思考,我相信这样的出诊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