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退出
导航: 首页发展论坛

医患沟通对医生和患者的益处

日期: 2021-01-29
                                                                                   ---- 孟凡瑞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服务理念的升华,在当今新的医疗服务形势下,医患之间的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疗服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从事社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多年的精神科医生,平时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精神科及心理咨询门诊;疑似患者的筛查;患者的社会安全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置;日常用药及康复指导的管理;开展精神科知识及家属的护理讲座;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经常会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与家属,在此着重谈一谈医患沟通方面自己的心得体会。
    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让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疗活动,使医生更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整个病史,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性的治疗,使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精神疾病治疗和康复的目标就是使患者的精神症状尽可能的减少或消失,使社会适应能力最大程度的提高或恢复到病前的状态,从而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而回归社会就需要家庭,医生,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一﹑早发现、早治疗建立治疗联盟
    事实证明越早干预预后越好,而要想早发现就需要全社会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程度,需要很多部门全方位的宣传,其中社区精防医生的职责就是非常重要的,当在社区发现一些人有疑似精神疾病症状或已经确诊的患者出现了复发先兆的时候,家庭成员往往缺乏对精神疾病的了解,或因患者缺乏自知力而拒绝就医,多数人会认为是懒惰,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造成的,或对精神疾病有病耻感,以心疼患者怕影响其日后的工作生活,不想扣个精神病的帽子为由,抵触到专科医院就诊而拖延病程,导致症状越来越严重,给家庭生活造成不必要的严重负担,这时候就需要精防医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现问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他们宣传相关的疾病和精神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常识,消除家庭的各种疑虑。精神疾患的家庭往往会有不太容易相信别人,或过度依赖别人的特点。我的经验是首先会以一些福利政策如免费服药或护理补贴等入手与家庭建立关系,其次要切实的帮助患者家庭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解除他们对症状的疑惑,让他们相信医生的帮助没有利益驱使,并为治疗提供可行的建议,给予他们尊重和鼓励,协助他们就医或申请专科医生下社区会诊,协调街道各部门解决住院费用问题等等,使患者尽早诊治,这些被倾听、理解、被尊重往往是精神疾患家庭最缺少的,而不是一味的只建议患者去看病,或没有针对性的只讲理论。久而久之患者家庭才能切身体会到哪些好处是国家和政府给的,哪些是医生给的,曾经给病人做免费体检的时候很多患者会自发的给我带早餐,这确实让我非常感动。当医患之间建立了紧密的信任关系后,一旦患者病情出现波动,家属会第一时间与医生联系,配合医生给出的治疗和康复建议,减少患者复发的次数和家庭的负担,患者及家属也更愿意参加医院举办的一些精神或心理方面的讲座或宣传活动,而不是以没时间为由拒绝参加或只当有礼品和有需求的时候才会参与。医生就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只要回头望一望医生就会作为稳定的客体等在那。而患者的病情稳定了,能主动配合医生给出的建议,就会大大减轻医生的工作量,借助门诊和电话以及参加活动的机会,医患之间见面沟通的几率就会增加,可以减少医生入户随访和应急处置的频率。所以每年参与处理应急处置的次数越多,不是反应医生辛苦反而说明医生管理不到位,与患者家庭沟通较少。医生对患者的家庭越了解,当有个案管理或两节慰问等政策福利的时候也才能想到患者,使得双方都获益。
    二﹑重性精神疾病多是慢性病程需长期坚持治疗,所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就非常重要。复发使患者独立生活更加困难,导致家人需要抽出更多时间照顾患者生活。
    绝大多数患者复发都是因为自行停药或未按医嘱服药造成的。重性精神疾病的一大特点就是在非缓解期大多自知力不全不承认自己有病,并且有病耻感,所以很多患者一般是拒绝就诊的,经常是家属来代开药,前面也提到了很多家属对疾病不了解,跟患者缺乏有效的沟通,甚至因为疾病互相仇视,只要患者抵触服药,家属就认为患者要复发了,态度上会严加指责,引发患者的反感情绪。医生如果听信了家属的描述给予药物调整就不太客观,有可能耽误病情。所以就诊过程中保证医患尽可能的面对面沟通就非常必要,患者拒绝服药可能有很多原因,除了复发后缺乏自知力外,还可能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医生可以帮助患者全面分析这些副作用,判断哪些是可以通过康复来改善,而哪些是需要通过减药或换药来改善的。比如患者觉得服药后睡眠多,可以调整服药时间或通过康复计划逐步将起床时间提前,每周早起半个小时,起床后做一些家务及喜欢的运动,直到早起后能耐受,就不会影响生活。但如果患者从事开车等需要高度注意力集中的工作,那就需要调整用药了。再比如某些患者认为服药后会发胖,如果患者是演员或模特那就需要权衡利弊后调整用药,否则只是通过控制饮食和多运动就可以改善。2认识问题,比如有些患者觉得病已经好了,很长时间没有复发了就想停药;或觉得服药后会变傻等,这些就需要在医患信任的基础上,医生和家属不断地向患者传达疾病的特点及服药的必要性,如果是因为病耻感,觉得服药会影响找对象或工作,医生还可以进行专业的评估后推荐长效针剂,不但能提高医患的见面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当患者能够坚持长期用药,就会减少复发的次数保持相对较长的稳定期,患者及家属也会提高对治疗的信心更信任医生,患者更愿意到医院就诊,并且寻求特定的医生就诊,在社区就有患者即使办理了免费服药仍不来社区取药,而是愿意去专科医院就诊就因为那有他们信任的医生。如果病情长期稳定,还可以开具长处方减少患者来医院的次数,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使得双方更受益。
    三﹑增进医患有效沟通,可以提高诊疗效率。
    按照目前医疗行业的现状,医生的工作压力巨大,半天门诊要看几十位患者,平均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都很有限,使得医患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患者及家属长篇大论可能会让医生失去耐心,而医生仓促的开药,会让患者有不愉快的就诊体验,觉得想说的不让说,开完药就让我走,挂号费都不值等等。而专家号又很难挂,所以导致患者可能不愿意去专科医院就诊。社区医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平时通过健康教育讲座以及专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引导都会有所改善。比如社区医生会教患者如何就诊:如果是第一次就诊,家属应先向医生提供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治疗和用药史等。保留患者的文字或画的内容,尽可能记录患者的原话,客观的反映情况,不要做主观推断,否则对医生有误导,陈述事实应根据时间顺序,把每种异常情况的发生发展演变说清楚,说明患者当时环境和遇到的问题,说明患者能力的变化等。如果是复诊的病人只需要提供上次就诊以来,精神症状有何变化;患者的疑虑;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情况;目前吃的什么药?比如商品名和化学名,规格及每日服用的剂量,经常有家属一问三不知,只知道颜色及大片小片,换药会很麻烦。患者服药态度和副反应;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情况。如果有特殊情况应先向医生汇报再请患者进入诊室。看病之后家属应妥善保管好病例,应该记录医生的建议,约定下次就诊时间。
如果医生调整了治疗方案,患者应了解为什么这么治疗?我是否还有其他选择?多久会起效?可能的常见副作用是什么?这种药物是否会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我觉得这个药物副作用很严重,什么时候可以换药?等。如果患者及家属在就诊前就把以上的内容做到心里有数,而不是医生问到哪想到哪,就会大大的提高就诊效率,医生也会更愿意和有更多的时间来询问他认为重要的内容,或给予患者更多的解释和建议,患者也提高了就诊体验。
    四﹑建立和巩固治疗联盟
    家庭是精神疾患的避风港。由于症状以及人格缺陷的原因,精神疾患的家庭往往缺少和谐,长期的护理也会让家属失去耐心,缺少沟通,容易将康复的责任完全推给医生,或者患者过度依赖家属。这些都对患者的康复不利,医生可以作为很好的纽带作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统一的治疗联盟。当医生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愿,结合患者的整体治疗情况后,分析患者的目标和理想目标的差距;设定合理的目标;激发患者追求更高的目标,就可以共同制定恰当的康复计划。康复计划不能太理论化,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其次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患者和家属参与并同意,不但要有监督措施,赏罚措施,还要有总结分析,计划要循序渐进,实施情况要有所记录,让患者感受到有良好的支持和仪式感,患者有决策能力,家属对患者有影响,也能意识到康复措施不止是医生的责任。医生定期与家庭沟通做些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工作,使家庭成员对患者有耐心,对患者症状表示理解,患者的康复会更快。医生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支持,如组建同伴支持互助小组,介绍患者参加街道的温馨家园活动等。
    综上所述浅谈了一些医患良好且有效沟通的必要性,相信长此以往在治疗联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减少患者的复发,使其健全人格水平,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家庭的和谐。
预防保健(孕妇建档、疫苗接种):84712717 健康管理科(复课证明、健康教育):64738827 健康体检(健康证、驾照体检):64731921
医疗咨询:64750202 口腔科:84780581 中医科:64701559 行政办公:64707662 医疗投诉:6473192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65 版权所有:北京优腾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05082545号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