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陌生又熟悉
日期: 2021-02-05
---- 中医科 聂旎萱
因为个人原因,我从武汉辞职,来到了北京,来到了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陌生的一切。这对我而言,是很大的改变,是全新的开始。
作为一个南方人,入职第一天,就差点被北京的大风劝退,面对零下十几度的温度瑟瑟发抖,加绒加厚衣物与暖宝宝一同上阵。饮食上,差异也很明显,同事们都好爱周三的面条,以及各种饼和馒头,而我却对米饭情有独钟。一直以来,我都爱听电视上的京腔,现在每天耳边都是“您嘞”“大拇哥”“今儿个”这些极具京味儿的声音,更是见到了带着蛐蛐来做治疗的北京大爷,温暖的治疗室让蛐蛐活跃地叫了起来。
在这里重新开始,我需要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并融入。幸运的是,大家对我都很照顾。记得面试当天,杜院长亲自到医院门口接我,带我四处参观,和蔼可亲,让我觉得他不仅仅是一位领导,更是一位长辈。入职之后也经常问我能不能适应。科室郭主任是一个温柔的人,第一次带我去食堂吃饭,处处照顾,问我餐食吃不吃得惯,带我去清理厨余,耐心教我垃圾分类。跟着她学习的阶段,发现她对待病人亲切有爱,对待工作认真严谨。她告诉我每天要让自己进步一点,要给自己制定计划,了解自己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不足,这不仅是引导我更快适应新的工作模式,更促使我仔细去思考自己该怎样扬长补短,“怎样使用自己手里拥有的武器去治病”。我的带教李老师,每天慕其名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妥妥的劳动模范,几乎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去食堂吃饭。一碗汤药,一根银针,治疗效果立竿见影。跟着他学习,让我相信针灸不单单在治疗疼痛方面疾病作用显著,在内科疾病治疗方面也可以发挥作用。李老师的每天一问——这是哪条经络——让我逐渐西化的诊疗思路踩了个急刹车,让我懂得书本不能丢,理论始终是临床的基础。每天治疗结束后,李老师会修改我写的病历,逐字逐句的指导,告诉我问题在哪里。会给我讲医保政策,医嘱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每天下班都会嘱咐我路上小心一点,也是让人暖暖的。感谢李老师的谆谆教导,还把自己收藏的各种学习资料发给我,我不知足地问一句,您行云流水的针刺手法,什么时候传授给我?其他同事同样很关照我,不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在我向他们求助时,从不嫌我烦嫌我笨,都是竭尽全力伸出援手。另外,治疗室里的护士妹妹们也都超可爱,会尽力满足病人提出的所有要求,即使是让你们抓苍蝇这种荒谬的请求。你们各个青春活力,你们的笑容可谓是这严寒里的一缕暖阳。
2020,跟所有人息息相关的就是新冠疫情了。在武汉,我在一线奋战了51天,参与了10天的核酸检测大会战,算是个过来人了。来到北京,又赶上秋冬疫情高发期,所以医院的采样任务,怎么能少得了我呢?我又穿起了熟悉的防护服,开始了采样工作。其实,再次面对疫情,会勾起过往的悲伤与绝望,但一起工作的小伙伴,跟昔日的战友们一样,大家身披白色战袍,为了疫情奋不顾身,彼此照顾与关心,这份无畏的付出以及战友情是相似的。
工作环境变了,工作方式变了,但身上的白大衣没有变,使命没有变。一直让我记在脑子里的一段话是,选择了学医,那就永远是个学生,需要不断的学习与进步,选择了当医生,那就选择了奉献,会比同龄人失去更多,但也帮助了更多。医生这条路注定辛苦,我这样一个资历浅薄的小医生,还需要加倍努力,不断充实自己的羽翼。小医生,加油!非常感谢医院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指导、帮助与照顾,让我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更加适应这份工作。在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在这里,我看到了所有人的努力,事无巨细,大家共同为望京社区的安康努力着。每一个人对待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向上,劲儿往一处使。作为中医科的一份子,我希望能够和全院同事共同努力,促进医院的发展。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希望在医院领导和优秀同事的带领下,找准自己的定位,成为更好的自己,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