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基层中医护理人才培养项目”培训心得
日期: 2025-11-07
---- 周玉琨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护理人员,基层中医护理人才培训的这段经历,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次宝贵的 “充电” 之旅。回首这一个月的学习时光,从紧张充实的理论淬炼到贴近临床的实践探索,我收获的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有对护理职业内涵的深刻理解。
理论筑基:夯实中医护理基本功
培训伊始,是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短短五天我们系统学习了拔罐、刮痧、耳穴贴压、艾灸、经穴推拿这五项中医适宜技术,课堂上,老师们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项技术的理论基础、作用原理和操作要点,更分享了大量临床案例,让原本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我深刻体会到,中医护理并非简单的“操作工”,其背后是深厚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比如,同样是刮痧,不同部位的选取、手法的轻重都蕴含着对患者体质和病情的判断。这一周的高强度“充电”,为我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让我明白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重要性。
临床实操:理论落地的实践淬炼
理论学习的结束,正是实践探索的开始。随后三周,我进入望京医院肿瘤科进行临床实践。这里是我将理论转化为能力的“练兵场”,而如何运用中医外治法为肿瘤患者调理脾胃,成为我此行关注的重点。许多患者因疾病本身或放化疗的副作用,深受腹胀、纳差、恶心、便秘等脾胃失调问题的困扰,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不利于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重点学习和操作了以下几项技术,深刻体会到它们在调理脾胃功能上的独特优势。
1. 耳部刮痧与耳穴贴压:微观全息,通调脏腑
耳廓虽小,却堪称人体的一个“微观宇宙”,五脏六腑皆在其中有所对应。对于脾胃不适的患者,我们首先会进行细致的耳部望诊,常在胃、脾、大肠等区域发现诸如颜色异常、脱屑或压痛等阳性反应点。耳部刮痧时我们使用耳部专用的刮痧板,以轻柔、和缓的手法在耳廓上进行刮拭,直至整个耳部微微潮红、发热并找到穴位敏感痛点。此法能疏通耳部经络,激发经气,像启动一个开关一样,远程调动体内脾胃之气,起到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初步效果。
紧接着,便是耳穴贴压的“持久战”。在刮痧的基础上,我们选取胃、脾、肝、交感、神门、皮质下等主穴,将王不留行籽贴敷于上。并指导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以感到轻微酸、麻、胀痛为度。这相当于在耳廓上为脾胃功能设立了一个“长效穴位刺激仪”。其中,“胃穴”直接调理胃腑;“脾穴”增强运化功能;“肝穴”理气助血行,“交感”可调节植物神经,缓解胃肠道痉挛;“神门”与“皮质下”则能安神定志,因情志不畅本就是导致脾胃疾病的重要因素。二者结合,一急一缓,一通一补,共同奏响调和脾胃的“协奏曲”。
2. 中药膏膜与穴位贴敷:透皮吸收,直达病所
如果说耳部疗法是“远程调控”,那么中药膏膜和穴位贴敷则是“精准靶向”。中药膏膜将精心配伍的行气消胀中药(如麸炒枳売 大腹皮 麸炒枳实 炒莱菔子等)研磨成极细粉末,与醋结合调成膏状,使用电热砭石仪,用按揉法结合的方式在腹部顺时针按摩。在按摩10min后用保鲜膜贴于操作部位,使中药膏的作用继续通过皮肤透入。
穴位贴敷则更具战略性,它继承了中医“辨证选穴”的精髓。对于肿瘤患者的脾胃虚弱,我们常选取中脘(胃的募穴,主治一切胃疾)、神阙(肚脐,先天之本,吸收药力极佳)、天枢(大肠募穴,调理肠腑)、足三里(强壮要穴,健运脾阳)等关键穴位。将药膏固定于这些穴位上,药力通过经络这条“高速公路”,被精准输送至脾胃肠腑,实现“药穴同疗”的叠加效应。这种方法避免了口服药物可能带来的胃肠道负担,尤其适合脾胃功能本就脆弱的肿瘤患者。
通过在肿瘤科这三周的沉浸式学习,我认识到,面对复杂的病情,单一技术往往力量有限。而将耳部刮痧的即时疏通、耳穴贴压的持续调节、中药膏膜的局部浸润与穴位贴敷的经络传导有机结合,形成一套“组合拳”,才能为备受脾胃问题困扰的肿瘤患者提供最立体、最人性化的护理方案,真正体现中医护理“整体观”与“辨证施护”的核心智慧。
实践期间,我面临的重大挑战是需要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一篇个案护理报告。在我完全没听说过个案的情况下带教老师耐心为我讲解最终我们一起选择了一名因腹胀困惑之久的患者作为此次个案的研究对象。为了做好这篇报告,反复查阅大量文献,仔细观察患者的每一次病情变化,详细记录操作流程与效果评估。这个过程极大地锻炼了我的临床思维和观察能力。当我看到通过自己的护理,患者的腹胀症状得到切实缓解,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时,那种职业成就感与自豪感是任何言语都无法形容的。最后我们顺利完成一篇题目为《一例中药膏摩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缓解前列腺癌腹胀的护理报告》。除此之外,完成另外三篇案例报告和一篇科普文章,这些任务进一步督促我将零散的实践经验系统化、文字化,提升了我的总结与表达能力。
培训期间还参加了一次中医护理查房,这更是一场思想的碰撞。聆听资深老师们对复杂病例的分析,看他们如何将中医理论与现代护理知识完美结合,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我深感自身的差距与未来努力的方向。这次经历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护理工作不应是机械的执行,而应是充满思维与创造性的艺术。
人文关怀:护理工作的灵魂所系
在望京医院肿瘤科的三周,是我内心受到深深触动的三周。在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技术之外,人文关怀是我们护理工作的灵魂,尤其是在肿瘤病房。我看到的不仅是疾病,更是一个个被病痛折磨、内心充满恐惧与焦虑的生命。带教老师言传身教,她总是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轻柔的抚触,都传递着无尽的力量。我学习到,在为患者进行耳穴贴压时,多几句关于穴位功效的解释;在操作前后,多一份体贴的关照,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能极大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是科学,更是人学。这段经历让我坚定了信念:未来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做一名有温度、懂关怀的护士。
一个月的培训转瞬即逝,但留给我的财富却受益终身。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护理文书书写能力获得了质的飞跃,而最重要的,是我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我将把这次培训所学、所思、所感全部带回到我的基层工作岗位,用更精湛的技术、更温暖的关怀去服务每一位患者,真正成为一名知行合一、不负使命的基层中医护理人。同时,我也会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努力成为一名让患者信赖的基层中医护理人才,为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守护群众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