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抗疫人
日期: 2020-02-18
从1月份疫情开始,到2、3月份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直到现在入夏热浪来袭,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有一个团队一直坚守岗位,虽然不是在救治新冠患者的一线,但是他们在未知风险最高、紧急情况最多的前线,他们就是花家地急救站车组的医护司团队。在疫情最严重的的2、3月份,他们毫不退缩,义无反顾坚守在一线,多次转运发热患者就医,特殊时期面对每一个发热病人都是一次危险的任务,还有很多潜在的隐藏的风险。但是面对这些,他们用专业的态度做好专业的防护,5个月以来,他们全力保障车组正常运行,关键时刻尽显英雄本色。他们分别是医生杨秀东、护士范艾、司机李鹏。
2月4日,中心接到朝阳区急救中心要求报送急救站专项转运车组人员的通知,报名车组人员需要承担确诊患者和轻症患者的转运任务。中心领导和急救站车组沟通后,车组全体人员第一时间自愿报名,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丝毫迟疑,虽然他们家里不是有生病卧床的老人,就是有无人照看的孩子。日子在紧张又期待的等待中过去,看到周围熟悉的车组一批又一批的被抽调走,会有期待也会有失落。在等待中,车组成员一直坚守在日常急救转运工作中,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为没有机会加入专项车组了。4月底,车组突然接到通知要去参加专项培训,这意味着参加专项转运的工作指日可待。带着忐忑和紧张,车组于5月3日正式加入专项转运车组。
医生杨秀东将消息告诉家人,家人虽然有众多担心,但是除了再三的叮嘱,只是默默地把洗漱用品为他收拾准备好。杨大夫知道,既然选择了医生这行业,就意味着奉献,作为医务人员的家属,家人也藏起自己的担心默默支持他的工作。“平时工作忙,亏欠家人的太多……”杨大夫哽咽不愿继续表达。大疫当前,他把私人情感深深地压抑着,只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好,不要出差错,因为作为一个团队,对自己的负责就是对他人的担当。
作为团队里的护士,范艾认真聆听带教老师的工作上的指导,从清点补充站内防护物资,协助司机师傅和医生穿防护服,再到工作区域消毒,她深刻的知道每个细节丝毫马虎不得,必须做到工作内容清清楚楚,切实将工作落实到位,每一步都要严格依照操作规程执行。她说相比在炎热天气里还要被防护服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司机和医生,护士算是轻松的,但医护司是一个团体,面对的潜在风险是一样的,保护他们的同时也就是保护自己。“十几年前非典,我们还小,是一群无私无畏的白衣天使保护我们。如今,我们已然可以身披铠甲,冲锋在前。”能够参与到抗疫前线,这个90后的小姑娘脸上满是自豪。
救护员李鹏说“得知要进入急救中心专项转运车组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既兴奋又矛盾。兴奋的是,终于有了同疫情面对面战斗的机会;但是同时,专项转运意味着有近一个月都不能回家,孩子的网课也开始了,同时要提交好几门作业,并且要做好预习和复习,这对于一个低年级孩子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考验。”可是疫情就是命令,一声令下,再大的家事也要放下。去集结点报道的日子,李鹏利用最后的时间陪着孩子玩了一上午,孩子就算困极了依然强撑着眼皮问:“爸爸,离你去新的工作地点还有多远?”让这个七尺男儿差点控制不住情绪……
5月3日,进入专项转运车组第一天,那天气温35度,无风,这样的天气先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一上班就直接进入紧张而忙碌的状态,八点半到岗,立刻就接到出车任务,穿上防护服,还未出门就已经浑身湿透。这一天就出了4趟活,吃到午饭的时候已接近下午,人家都说曾经的“花十趟”又回来了。晚上坐班车回酒店的时候瘫坐在车上,被热得晕晕乎乎的,拖着疲乏的身体回到酒店已是晚上九点,不禁感叹:终于下班了!
白夜下、白夜下……不知道上了多少个循环之后,随着疫情转为常态化,上级通知专项车组要提前结束了,心里顿时又多了几分不舍。一起出车患难与共的战友,出任务前细致检查的护士,在隔离点细致入微的“宿管”,一切一切都历历在目。虽然结识的时间不长,但我们相互信任,彼此帮助,一同战斗在抗疫第一线,这份深厚的感情不是用时间可以衡量的。回想在红庙专项转运车组的工作,紧张、充实,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作为一个普通的急救车组,能在这个时候为祖国做出贡献,是新一代年轻人义不容辞的义务。
5月13日,车组结束专项转运任务,中心领导专车将三位同志接回,他们又要继续投入日常急救工作中。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抗疫前线,他们不曾辜负许下的诺言“终身纯洁,忠贞职守”,用行动在诠释责任担当。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普通人竭尽全力地手拉手,才能结成一张守护百姓安康的生命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