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退出
导航: 首页医院动态工作简讯

莺飞草长山河无恙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日期: 2020-02-18

                                                                                 ---- 王嘉丽
    2020年的这场疫情,就像电影《流浪地球》开头里说的那样:“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就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变得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作为一直奋战抗疫队伍中的健康管理科的战友们,他们践行了“这世上本没有奇迹,是有人在危难面前,依然选择了挺身而出”。是的,挺身而出!每个人,都是优秀的兵!
    夏至未至,山河无恙;车水马龙,人间渐春。时间在各种煎熬苦难中露出笑脸,阔别了冬的阴冷和凛冽,这支由8090组成的5人队伍,1月至今从未停歇。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全院全员最早挺身而出的科室,但他们一定是离危险最近的人,没人退缩、没人告假、没人埋怨,不需要领导号召、报名,只有一句“我可以!”。

    1月22日(除夕前2天)张军伟留守北京值班,至今未回家;
    1月28日(大年初四)张军伟被抽调到朝阳区疾控中心参与新冠患者流调工作;
    4月1日 张军伟被抽调采样,参与朝阳区组织密云隔离点境外返京人员核酸检测。

    张军伟是科室中唯一的男士,疫情至今,尚未回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始料未及的新年离别,没有预期、没有结果。家人一句保重、孩子一句爸爸、领导一句辛苦,却已背负无限的压力和动力。从1月28日至今,对他来讲似乎越过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春夏秋冬。疫情来时,冰霜雨雪;经过,春寒料峭;停留,春暖花开;淡然,酷暑已至。疫情骤起的那段岁月,他夜不能寐、昼不能眠,本是白夜双班倒,疫情却让他把每一天每一夜都过成了值班清醒期,直到3月底。
    追访、采样、流调、管理,每一段抗疫历程,都有他的身影......
    这期间和女儿相见的方式是视频、和父母交流的方式是电话。听到最多的是“爸爸”“儿子”......林清玄说:“人生幸好有离别”,每一次离别,都值得你心怀希望。走时,她眼中有泪,来时,她亭亭玉立。他付出过、更牺牲过;她哭泣过,更成长过;他们焦急过,更担心过。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这一战,必刻苦铭心,这一别,定因家人的担心、女儿的成长而变得厚重;在她的生命中,因为父亲的勇敢担当而变得成长懂事;在父母的记忆中,会因为儿子的挺身而出而倍加感慨。他们,定会在别离后,收获新的人生故事,充实而珍贵。

    1月25日(大年初一)王嘉丽离京后次日返京,4个月未见到女儿;
    2月20日  王嘉丽前往万世名流集中观察点工作,全程任务为期1个半月。

     除夕前夜,王嘉丽在经历各种心理挣扎后选择到外地陪父母过年,但刚刚下飞机,吃过午饭,工作群里忙碌的消息、视频、音频就已经让她坐立不安了,尽管没有号召、没有命令,但她还是选择马上回京。在离开的时候,女儿不舍、家人担忧,但最大的是支持,他们知道疫情当前他们的家人不是逃兵。于是,大年初一她便在空荡荡的火车上度过了难眠的一夜。

    一件圣洁的白大褂,藏着多少责任,一场疫情背后,又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牺牲?和万千一线的战士相比,她能做的太少了。于是,只有竭尽全力,从居家工作不分昼夜到报名集中隔离点,再到走进隔离点和密切接触者开始一个多月的管理、监测,这里有阳性病例的采样和转诊,有对病毒的恐惧和直面的力量,更有同事的鼓励和领导的关切。她走过了,经历了,锤炼了;更多了一份对职业的敬重、对同事的珍惜、对家人的珍爱、对未来的期待。王小波曾说:“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但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幸福。

     1月29日(大年初五)科室成员陆续返京,隔离期间在家办公,成立新冠咨询群,24小时随时参加视频会议,电话访视密接人员,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学习每日新冠最新指南、协调上门收垃圾,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没经历过的。

    这期间每个人都是一只从未睡熟的小鸟,微信叮咚一声响,闭眼睁眼找一找;三秒定位锁屏幕,消息秒回加油干!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手机不敢没电,微信不敢不看,电话不敢静音,声音调至最大,睡觉不能睡熟。亲爱的手机,你是他们疫情时间轴里最亮的星。

    2月10日开始,疫情战线已从“线上”的电话微信转战为线下管理:
    2月10日 成功转运第一例极高风险人员至集中医学观察点。
    2月18日  蓝香逢、张军伟完成第一例居家隔离密切接触者咽拭子采集。

    蓝香逢是一位来自广西的壮族妞,外表文静、谦和礼让,带着她不露锋芒的锐气和韧劲胜任着传染病防控工作。此次疫情,她一样出类拔萃,她最早接触了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接手了密接人群的转运工作。密切接触者,在他们管理工作中分为两类,一类是密接A,被划定的与确诊患者有过接触的人群;另一类是密接B,根据大数据追踪到的有可能有过接触的人群,而她管理的人群则是密接A,高危风险可想而知。这期间,任务无论昼夜,响应不问过程,从沟通说服到转运接回,从转运系统到邮件再到120接车,从逐渐摸索到无缝对接,她总是可以将一切工作迅速梳理、对接、完成。管理的人群有胡搅蛮缠拒不配合的,有人间蒸发无法联系的,她以特有的耐心和执着认真攻破了一个又一个“壁垒”----短信、微信、电话,一个个新增的密接者就像“新年红包”,在她的管理下走出了隔离点。
疫情这一程,她舍弃了新婚第一年的家人陪伴,更舍弃了岁月静好。李商隐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灾难之下,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和家人告别,或隔离或战斗,都在默默守卫着我们所爱的这个国家。

    2月27日 周文竹、张漪祎、蓝香逢协调转运,单日转运时间持续最长,上午10点至晚上11点,他们是黑夜中的领路人。
    3月6日 单日转接集中隔离点人数最多,转运1人接回15人。

    回东北过年的周文竹,每日看着疫情的变化和同事的忙碌,经历了2次改签之后终于乘坐大巴车2h+高铁2h+火车10h+的车程返京加入抗疫队伍。卢思浩说:“有时候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离开是为了带最好的自己回来。”疫情让每一个人都真切而彷徨的感受到了苦难,更有为国而战。
    文竹一直从事慢性病管理工作,温文尔雅精干内敛,她的耐心和温度让每一个人都想靠近,自带光环。这次疫情,最先赋予她的是密切接触者的管理----1例密切接触者是00后,母亲因其独自在单位宿舍隔离,哭诉担心各种问题,母子轮番咨询,身为其健康监测的责任人,她耐心解释、疏导,保持3人连线,持续心理安慰及健康监测,直至隔离结束... ... 1例密接因不符合居家隔离条件,送至蟹岛集中观察点后,情绪极不稳定,扬言跳楼自杀,经隔离点心理医生疏导后无果并判断其可能患有抑郁症。为此,她几经心理疏导,并于当夜凌晨将其接回家中隔离,开展居家健康观察......奇葩的事儿太多了......没有停止,只有坚持到底。
    “您好,我是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大夫,集中点前台电话是***,您有什么需要可以拨打这个电话。”
    “很高兴和你相遇,虽然不是什么光彩事儿,我还是很感谢你们的付出,谢谢”
    “您不要这样想,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正常出行中遇到病例也不是咱们可以预想到的,预祝您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度过隔离期,等我们接您回家......”
    ----这是文竹和密切接触者沟通的片段。无数个这样的镜头,无数个这样的日日夜夜,健康科全体员工延续两个多月的密切接触者管理,从电话微信到面对面管理,车接车送;从健康监测到心理疏导,无微不至;从床单被套再到水杯衣架,他们全程都在守护。居民的一句“谢谢你们”已经是对他们工作的莫大奖励,虽然时时有人蛮横霸道,撒泼耍横,但一位密接老人的鞠躬感谢就会让他们感觉到心头一酸......不求人人理解,但求万世太平。

    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工作尚未结束,境外归国人员的管理接踵而至。
    3月13日 开始境外归国密接者管理、转运、健康监测。
    3月14日 成功转运1例境外归国居家隔离人员至酒店隔离。
    3月16、17、18、19日 作为集中采样点对望京地区境外抵京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咽拭子样本采集。从准备工作到集中采样、再到入户采样,从早8点到晚9点,只想为抗疫做点事儿。

    3月启程,拉开了境外返京人员集中采样的序幕。3月16日临近下班,朝阳区防控组召开紧急会议指示对辖区所有境外返京人员进行紧急采样,本次任务我中心累计139人,是朝阳区采样数量最多的中心。接到任务后,中心迅速组织2支团队,分别负责后勤保障和电话沟通,此项工作一直延续到晚上9点多。口干舌燥、“言语不利”,139人均为外籍人员,且70%是韩国人,完全听不懂英文。不是面对面,也没有你来比划我来猜那么简单,你不能想象他们是怎么说服的外国友人来做核酸检测的......为确保现场采样顺利,采样棚里张贴了三种语言标识,以尽量减少彼此“费劲”的交流。"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经过这一夜,内心五味杂陈,身体瘫软如泥。

    采样工作是他们再次经历的煎熬,地点是临时搭建的简易棚。防护服就像是一层防护罩,阻断了病毒,更检验了他们对冷暖的耐受和泌尿系统的功能。防护服一穿就是一上午,3月的北京,温度最低零下3℃,最高23℃。为确保操作方便,里面需要穿轻薄的衣物,刚刚穿上去的时候,是冷的,会打颤;进入操作棚后,首先出现问题的是护目镜,棚子内外的温差导致护目镜迅速模糊,工作人员需要完全凭借操作技巧完成采样;1个小时,身体开始出汗,2个小时,汗液已在流淌,3个小时,泌尿系统已在蠢蠢欲动,4个小时,只求尽快完成采样。但真的离开采样棚的时候,就会迅速的感受到3月的寒意料峭,一层高浓度配置的84消毒液安全的喷洒在防护服上,瞬间冰火两重天,工作人员需要以满身的汗水来对抗这扑面而来的冷风......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抗疫前路,必承血泪战病毒;华夏民生,须凭共筑复安生。这条路,是千沟万壑、荆棘布满,而他们的盔甲只是一席防护服和柔软而坚毅的心。

    3月22日 前往六里屯集中医学观察点,接回一对经研判可居家隔离的入境抵京母子。
    3月25日 从中午十二点出发至晚上七点钟,从望京到密云云湖到蟹岛全程近180公里跟随120转运一例密接A人员,成为转运最远历时最长的一次。
    3月29日-4月3日 第二次对负责保障的35名集中观察点和居家观察境外返京人员进行集中、入户采样。
    3月30日 跨社区协作,协助安贞社区完成一例密接者咽拭子采样工作。
    4月3日   夜间紧急前往智选酒店完成集中采样。
    4月5日   连夜紧急完成居家观察人员核酸检测至凌晨2点。
    4月15日  张军伟、蓝香逢、张漪祎对在鄂返京人员集中观察点进行相关工作督导。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们看不到这四月的芳菲,亦窥不见这北京城盛开的桃花。但能看到疫情的好转和一起努力的成果,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归零,这是忙碌了3个月以来的第一个零。随后,他们继续投入这场战役的另一个战场... ...

   4月20日  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建立三人健康监测群,健康科负责23个社区的任务分配及9个社区的人员管理。

    张漪祎是科室内最小的90后,有着90后的求知好学、聪明睿智、耐心热情,有小仙女的甜美清新、莞尔一笑、亲和优雅。在爸爸妈妈眼里,她还是那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在这里,她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战士,独自值班、采样,从初出茅庐到逐渐成长再到独自担当,从社交恐惧到语言亲和再到谈吐有致。她经历了,她成长了。
    境外返京人员的管理,是一项需要极大耐心、热情且严谨、细致的一项工作。她负责的片区,外国友人尤其的多......其中有一例外国友人被划定为密切接触者,她成功的说服其自费集中隔离,并全程陪同其到达指定隔离点;高风险地区返京人员三人微信群模式启动后,她更是成为了众多群的“首领”----100余名境外人员的健康监测,100多个微信群的每日互动,无一疏漏。
    爱默生说:“只要生命还可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备受崇拜。”就是这样一个职业,让科室中的小仙女,用她自己的方式为疫情效力。

    4月21日 所有武汉返京、境外返京21天均需要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几乎每日进行,尚无结束日期。
    4月26日 接回辖区最后一例在集中医学观察点隔离的密接者。
    5月16日起  增加对湖北、沈阳、哈尔滨、吉林等中高风险地区返京人员核酸检测 ......

    从集中转运工作开始,健康科跟车转运60余次密切接触及极高风险人员,每一次转运都是一次危险的靠近,一次未知的风险接触......
    采样工作,告别了3月的“冰火相融”,迎来了五六月份的“酷暑难当”,连续近2个月的每日中午采样,已经让他们产生一种对高温的免疫,40多度的采样棚散发着对病毒的憎恶和对抗。
    疫情之下,全科室年龄最大不足40,最小20出头,或初为父母,或新硎初试,8090后的队伍,扛起了他们的责任和担当。24小时待命、整日里不停奔波、加班到凌晨、作息不规律、身体到透支、无法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而他们的生活,也只是万千家庭医生的一个缩影......不问前路、不问将来,他们逼着自己快速成长,竭尽全力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
    有一首歌这样唱:“黎明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我能找到答案。”是的,答案一定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等待着他们的开启。

    疫情的战场尚未停歇,又迎来了逐步复课的学生们。安全复课,没有万一。
    4月27日 高中复课;
    5月11日 初三复课;
    6月1日  小学六年级复课;
    6月8日  小学四五年级复课
    6月15日 小学1-3年级即将复课......
    大学复学随时启动......

    每一所学校复课,都有他们的身影,复课前防控评估、复课日现场指导,每日晨午检报送,突发情况追踪、处置......每天各种打爆的电话,各种问题的解答,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学生有症状,他们就需要第一时间掌握、报告......
    开学这件事儿就这样与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从一张张复杂而清晰的检查表,到一个个特殊又让人紧张的有症状的学生,他们生怕遗漏了什么。或许,这是他们在离开校园后,第一次如此频繁的和老师在交流,只是交流的内容无关学习而关乎疫情,这学期的学校传染病工作比任何一年都让人紧张而谨慎,愿现世安稳、学校安全、教师安神、家长安心、学生安生,他们安宁。

    抗疫还在继续.....
    全国出院患者有复阳病例,继续追踪;
    阳性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偶有出现;
    密接人员管理不能懈怠;
    境外疫情持续,健康监测不可疏漏;
    学生复课情况复杂,校园联动继续加强;
    .......

    百日坚守,只因有你,夏日芬芳,只为爱你,生活无恙,幸得有你。在疫情面前,他们相互帮助、鼓励、加油打气。关于工作、关于生活、关于人性、关于德行、关于未来、关于学会遗忘。很多时候,气的要死的故事可以回来变成乐趣分享,快要崩溃的交流可以化成他们紧张工作的调味剂,他们总可以在压力山大精疲力尽的时候找到让彼此快乐的方法。正如毛不易的《借》里所唱的那样:“总有那风吹不散的认真,总有大雨也不能抹去的泪痕”。他们战胜的不仅仅是病毒,还有他们自己,更有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职业的敬意、对生活的期待、对彼此的信任。

 

    泰戈尔曾说:“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疫情好转,灾难即去,愿这一切付出都给予他们最简单而幸福的未来,愿这付出后的惊喜是岁月静好生活无恙。
    愿一路向暖,不负春光。

 


    ---- ---- 写于2020年6月10日


      原以为这一切可以悄然落幕了,春光已现,暖阳已来,然而,更艰苦的岁月一直在静候着他们,考验着他们对疫情、对病毒的力量。6月11日,北京西城的首例病例打破了北京连续55日来无本地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病例的局面。刚刚平静的生活和“小憩”的身体又要再次走向新一轮的战场。

     6月12日夜间,文竹作为第二批支援集中隔离点的医护防团队成员接到紧急通知,13日一早立即到岗。

      就像她自己所说:“准备去蟹岛集中隔离点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我是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份子,在外就代表着我们中心,一定要展现我们团队的精神,努力完成工作,不给单位抹黑。疫情期间我一直在中心的防控岗位上从事社区防控工作,清楚的知道集中点工作的风险性,但作为一个专业的公卫人我并不惧怕,因为之前的工作经验和学习都在为此刻的工作做好了准备。”
      基于前期防控工作的优势,文竹很快被数据组“看上”,开始了不分昼夜的繁重工作。作为数据组的骨干,她连续熬夜,每天对着电脑,一刻也不敢停歇。重重的黑眼圈映衬着原本白皙的脸庞,更显憔悴。随着疫情防控的加紧,集中隔离点启航新的驻地,她作为得力干将被调任新的隔离点负责数据组及其他工作,脱离了“望京中心”团队的她,迅速熟悉工作环境和新的伙伴,所有工作驾轻就熟。
      文竹被其他社区小伙伴笑称“特别像一个搞数据的IT男,油头油脸,黑眼圈严重,脚步虚浮”。其实,她是一个十足的九零后,花一样的年纪,暖一样的容貌,竹一样的性格,却有着马达般的动力。

    6月12日开始,无眠之夜再次开启。医院全员全职业组成一支支采样队,行走在抗疫的最前线。

    6月12日晚,张军伟连夜转运辖区内有一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沟通、转运、采样、送样,工作结束返回中心已是凌晨一点钟。紧接着,13日下午,又入户完成其家人的采样工作。
   13日,是疫情燃起的第一个周末。按照上级工作要求,需要对辖区三个农贸市场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样本采集。健康科全员参与,兵分3路顶着35℃高温统一出发,到达市场后根据工作要求分别采集外环境标本和人员咽拭子标本,2小时完成40余样本采集并立即送检。

    上午忙碌的脚步尚未停歇,下午一大批加急采样的任务接踵而至,当日的忙碌和措手不及真的让人抓狂。名单不确定,一批又一批;收费不确定,收费又免费;加急的夜里采样并无足够的空间和光照。情急之下,健康科员工家属送来家里的大灯和支架,健康科从健康教育物资中找出几年前的小台灯,终于算是搞定了夜间场地采样的问题。因为当晚采样的名单是一批批下来的,但人员到场顺序并无先后。为尽量做到应采尽采,同时确保数据准确,工作人员四组:第一组,办公室1人,随时更新名单,更新送检单;第二组,对接上级下达名单及实到人员,准备采样管;第三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确认、收费登记与解答、引导;第四组,采样组。忙碌的画面直到凌晨2:30。人总是在紧张忙碌的时候忘记自身的疲惫,是的,直到大家都回家,瘫软的身体陷入从未如此舒适的大床,幸福瞬间走进睡眠期。
    14日,这样的忙碌继续循环,只是都检测都免费了,名单还是一样的乱,而他们能做的只有执行。
    16日,继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他们一直在努力。一次又一次的采样任务,一支又一支的采样队组建,端午假期一刻不停。

      防疫物资堆满了健康科的隔离室,一次又一次领用、补充、整理、清点;采样点现场,疏导、登记、采样、消杀、后勤,每一个人都“金甲”汉沾襟,几近晕倒。三天不分昼夜的张军伟,走路的时候,双腿像是灌了铅,累到忙完走不动路回家,只想找个地方歇一歇;家住昌平的蓝香逢,每日5点多从家里出发,晚上赶上最后一班地铁回家,疫情里空旷的地铁凝固着疲惫的音符;小仙女张漪祎默默的执行着一切任务,梳理物资,采样战场上她是必不可少的一员;一日未休息的王嘉丽,两日值班一日采样,辗转于地坛、蟹岛、居民区,转运接送10余人,成就感在于接回了健康归家的人;在隔离点忙碌的周文竹,默默的关注着他们,并提供一切可能的协助,互相鼓励。
       短短十几天里,北京核酸检测超300万,应查尽查、应检尽检……网友高呼:这就是北京,相信北京!相信北京速度!其实,数据背后,是汗水、忍耐、责任、担当还有坚持。
       这样的工作持续到了6月底。
    ……

     笑称自己是“抗疫命”的张军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张老师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了,7月7日出现腹部疼痛并持续2日,是慢性阑尾炎复发了!即便这样,他依然在坚持在岗,看起来没事儿人的样子,小伙伴们问他还疼不,他只是淡淡的微笑,劝他回家休息总是摇摇头,直到杜院长下令。可爱可敬的人总有一面是不被别人看到的,但他的内心却一直温暖而炙热,面对抗疫可以承受之重。

     7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因为中考。2020年的7月,对他们更为特殊,因为疫情.这一年他们再次踏进中考的圣地,成为了防疫副主考。

      7月10日健康科接到通知,小仙女和蓝老师要参加中考防控部署会;7月15日按要求接受中考防控核酸检测;7月16日,到校参加持续一下午的“考点考务培训会”;7月17-19日维持3天的中考正式开启,每日伴着5点的夏日阳光,沐浴着一丝凉意和中考学生一样的紧张忙碌,除却了对疫情病毒的憎恶,多了几分期待和祝福。“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愿2020年的所有学子都可以在他们特殊的陪伴下开启另一段精彩的旅途。

    然后的然后,又迎来了新疆疫情的再次燃起,核酸检测工作一直在进行,相关管理工作一直在做,防控政策一直在变......

    2020年或许是第一年没有看央视春晚的一年,但《爱是桥梁》依然溢满泪水。白岩松说:“过年,就要拜年。我姓白,当然,首先要给全国所有的白衣天使,尤其是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拜年,我们在这儿过年,你们却在帮我们过关。但是,不管你有多忙,你有多累,再隔一会儿,钟声敲响的时候,给自己留几分钟的时间,如果可能的话,给家人打一个报平安的电话,许一个与幸福有关的愿,然后,回到战场,继续护佑我们的生命和健康。但是,一定要记住,我们爱你们,不只在今天,还在未来生命中的每一天。”

     “是的,我们爱你们,不只在今天,还在未来生命中的每一天。”愿医者得到的爱可以如此延续,无论春夏秋冬、岁月轮回、亦生亦死。

     2020年上半年过去了,世界以未知的方式在改变----全球新冠、澳洲大火、非洲蝗虫、纽芬兰暴雪、中国南方洪灾。这期间停止的不仅仅是聚会、娱乐、外出,更有生命。

    其实,变的是世界,他们依然是他们,健康管理科的小伙伴儿行走在抗疫的前线。尽管7月20日零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但对他们来讲,抗疫这件事儿,没有降级。每日采样这件事儿继续拾起,微信群健康监测管理置顶仍要继续,还有那些未知的和已知的工作……不过没关系,他们已然适应并接纳执行,并全力以赴。
    2020年,他们经历了太多,环境的变化、内心的挣扎,或怅然若失,或踌躇满志、或希翼未来…… ……
    7月27日,有件值得高兴的事儿,他们的小伙伴儿文竹要归队了!经历了隔离点战斗的她,早已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和大家一起继续抗疫,一起欢声笑语。

    《南方周末》在《2020新年献词》中写道:“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我们扎根于这个伟大的国度,无畏一切考验的淬炼,因为这是我们的梦想之地。哪怕荆棘仍在,依然通向山顶,值得我们不停脚步,值得我们咬牙坚持。愿在新的十年里,我们彼此约定,相互温暖,相依前行。”
    岁月易逝,未来可期;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预防保健(孕妇建档、疫苗接种):84712717 健康管理科(复课证明、健康教育):64738827 健康体检(健康证、驾照体检):64731921
医疗咨询:64750202 口腔科:84780581 中医科:64701559 行政办公:64707662 医疗投诉:6473192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65 版权所有:北京优腾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05082545号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