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退出
导航: 首页就医指南健康科普

怎样做好母乳喂养

日期: 2008-04-03
                                              --------  保健医师 王凤东
    母乳喂养(Breast Feeding )指婴儿出生后应在2小时内用母乳按需哺喂,一般健康母亲的乳汁分泌量常可满足4~6月以内婴儿营养的需要。
母乳成分特点
     1、蛋白质: 人乳所含的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比例为4:6,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相对较多,易被消化吸收。牛磺酸对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的发育有重要作用,正常人乳中牛磺酸是牛乳的10~30倍,它对婴儿的脑发育有特殊意义。
     2、脂肪: 人乳能量的50%由脂肪提供,是婴儿的主要能源。人乳的脂肪颗粒小,还含有脂肪酶故较易消化和吸收,它以长链脂肪酸为主,对肠道刺激小,含有较多的亚油酸,为婴儿髓鞘形成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所必需。
     3、碳水化合物: 人乳中的碳水化物主要是乙型乳糖,占总量的90%以上,能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乳糖分解成乳酸,使大便呈酸性,从而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4、维生素:人乳含维生素A、C、D、E 较多,在初乳中更为丰富,但人乳所含的维生素K(1.5mg/dl)仅为牛乳的1/4,故单纯依靠母乳喂养的婴儿在满月以后可能发生维生素K缺乏。
     5、矿物质:母乳中电解质浓度远比牛乳低,对酸碱的缓冲力小,不会影响胃液的酸度;含钙量低于牛乳,但钙磷比例合理,有利于钙的吸收;并且母乳喂养儿肠腔PH低,有利于钙盐溶解而易被吸收;母乳喂养铁的吸收率(50%)、锌的吸收率高达62%。
     6、人乳含有较多的淀粉酶和脂肪酶。
     7、免疫成分:母乳能提供婴儿较多的免疫因子。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有完整的SIgA。母乳含有丰富的乳铁蛋白、溶菌酶、补体及双歧因子。且母乳富含各种细胞。
    母乳喂养的优点
     1、母乳营养丰富,母乳中所含有的营养素正好能满足婴儿的需要,并且易于消化吸收,对婴儿的健康发育最有利。
     2、尽早进行母乳喂养能促使胎粪排出,有利于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
     3、母乳含较多的免疫因子,能保护婴儿抵抗疾病,可降低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
     4、母乳喂养有利于增强母婴感情联结。
     5、母乳喂养比人工喂养成本低,有利于保护母亲健康,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预防贫血,减少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危险。
     6、 母乳喂养可避免婴儿对牛奶蛋白过敏。
    乳喂养的技术
    婴儿口与母亲乳房的正确含接,有效吸允,采取正确的哺乳体位和及时挤奶,是促进和保持母乳足量分泌的有效技巧。                     
     1、婴儿口语母亲的正确含接与有效吸允
特征:婴儿口含入乳头及大部分乳晕,下颌接触乳房,嘴张得很大,下唇朝外翻,嘴的上方露出的乳晕叫下方多。只要婴儿做到正确含接,则很容易吃到奶,即做到有效吸允。含接不良可导致乳头疼痛和乳头皲裂,并影响吸允。
     2、哺乳体位
哺乳时,母亲要放松,舒适,婴儿安静。婴儿的正确体位为:头和身体成直线,面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身体紧贴母亲,下颌贴乳房,新生儿应托着臀部(不可只拖着肩)即腹贴腹,胸贴胸,下巴对着乳房,母亲的手呈C行托起乳房
     3、挤奶
    目的:(1)缓解乳汁淤积和乳房肿胀,帮助婴儿含接,预防乳头和乳晕疼痛与皲裂(2)母亲乳头凹陷矫正之前或由于婴儿原因哺乳困难时,可将乳汁挤出用小勺或小杯等喂哺(3)母亲生病时保持泌乳或是母亲工作外出时留下乳汁喂婴儿或防止漏奶(4)有事需要将乳汁直接挤入婴儿口中
    注意事项:(1)采用心理暗示,母子皮肤接触,喝热汤,局部热敷,按摩或是轻拍乳房等方法促进催产素的建立,以利于下奶(2)挤奶容器要大口,并消毒干净(3)挤奶做好由母亲自己来操作,可用拇,食指相对挤压乳头,乳晕的手法或借助于橡皮挤奶器,热瓶挤奶等工具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注意事项
     1、尽早开奶:婴儿在出生半小时至一小时即开始母婴接触,让婴儿吸允乳头
     2、按需哺乳:即婴儿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喂,不限制喂奶时间和喂奶量,通常应吸空一侧乳房在吸另一侧,母乳喂养适当的标志为:(1)喂奶时能听到婴儿的吞咽声(2)母亲有乳汁排空的感觉(3)喂奶前乳房丰满,喂奶后乳房较柔软(4)尿布24小时湿6次或6次以上(5)经常有软的大便(6)两次喂奶之间婴儿有安静并有满足感(7)平均每周增加体重125-150g
     3、母乳应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睡眠充足, 饮食要营养丰富,多样,清洁,易消化吸收,并保证有足够的热量和水份的摄入。
预防保健(孕妇建档、疫苗接种):84712717 健康管理科(复课证明、健康教育):64738827 健康体检(健康证、驾照体检):64731921
医疗咨询:64750202 口腔科:84780581 中医科:64701559 行政办公:64707662 医疗投诉:6473192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65 版权所有:北京优腾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05082545号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