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退出
导航: 首页就医指南健康科普

胃肠疾病的形成和预防

日期: 2009-03-10

                                                                     --- 田红梅
    饮食不节及情志不遂易致胃肠道疾病:现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资的富足使大部分人不在为食物发愁,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需要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这些使得饮食不节和情志不遂在胃肠得发病中占到越来越重要得位置。
    一 饮食不节包括:1.饥饱失常:饮食应以适量为宜,饥饱失常均可发生疾病。过饥则摄食不足,久之则气血衰少,抵抗力降低,也易继发其它病证。反之,暴食暴饮,饮食摄入过量,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能力,可导致饮食物阻滞,脾胃损伤,出现腹胀、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病;2.饮食不洁:进食不洁,可引发多种肠胃道疾病,出现腹痛、吐泻、痢疾等。或引起蛔虫、蛲虫、寸白虫等寄生虫病,临床可见腹痛、嗜食异物、面黄肌瘦等证。3.饮食偏嗜:饮食要适当调节补充,不应偏嗜,才能使人体获得各种需要的营养。若饮食过寒过热,或饮食五味有所偏嗜,则可导致阴阳失调,或某些营养缺乏而发生疾病。
    二情志不遂也是导致胃肠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谓“笑一笑,十年少”说得就是心情愉快对健康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的情志不遂常表现为:1.烦躁易怒:肝主怒,过怒则肝气盛,肝木乘脾土,致脾胃功能失司,脾失运化,胃失受纳,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则出现纳差、嗳气、呕吐、胃脘胀满、呃逆、两胁胀痛等不适;2.情志抑郁:肝主疏泄,情志不遂易导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胃气阻滞,而也可致胃痛、痞满、纳差、嗳气、两胁胀痛等不适;3.思虑过度,过思则伤脾,脾失健运,脾胃互为表里,故胃气易受损,可出现泄泻或便秘、纳差、食难消化、乏力,恶心呕吐、脘部痞闷等不适。


预防保健(孕妇建档、疫苗接种):84712717 健康管理科(复课证明、健康教育):64738827 健康体检(健康证、驾照体检):64731921
医疗咨询:64750202 口腔科:84780581 中医科:64701559 行政办公:64707662 医疗投诉:6473192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65 版权所有:北京优腾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05082545号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