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治疗失眠30例观察
日期: 2008-10-31
----- 李 振
失眠中医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病情轻重不一,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我站采用耳穴贴压治疗失眠3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男9例,女21例;年龄30~82岁;病程长者10年,短者3个月。治疗前检查诊断无器质性病变。治疗期间嘱病人停用中西药及其他疗法。
2、治疗方法
2.1 方法:用针灸针的尾部或者是镊子根部,在耳部相应穴位上,按压找到敏感点并用肉眼观察耳部的颜色和亮度的方法来诊断,用75%酒精棉球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放在0.5 cm×0.5 cm的胶布上,贴压在选好的穴位上,按揉2~3次/d,3~5 min/次,临睡前再按揉5~8 min,至耳部发热、酸、胀、微痛为宜,1次/3~5 d,两耳交替进行或双耳一起贴,10d为1个疗程。
2.2 辨证取穴
2.2.1 主穴:神门、脑点、屏间、内分泌、皮质下。
2.2.2 配穴:根据中医辨证,肝郁化火配肝、胆、大肠穴;痰热内扰配心、脾、胃;阴虚火旺配肾、膀胱;心脾两虚配心、脾、小肠。
3、疗效标准
3.1 痊愈:睡眠状态正常与未发病前一样。
3.2 有效:睡眠时间加长或深度改善。
3.3 无效:症状同未治疗前一样。
4、治疗结果
经1~2个疗程治疗,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12例,占70.0%;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17例,占28.3%;无效(症状无改变)1例,占1.7%。总有效率98.3%。
5、典型病例
张某某,女,66岁,教师,就诊日期2008-06。主诉:患失眠2~3年,伴多梦健忘,头晕,心悸,纳差,面色无华,形体肥胖,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已排除躯体和脑器质性病变,3年来每晚靠服舒乐安定维持睡眠,中医辨证属心脾两虚型,治疗取神门、脑点、屏间、皮质下、配以心、脾、小肠,嘱治疗期间停用中西药及其他疗法,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
6、讨论
根据祖国医学全息理论,耳与经络、脏腑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正如《灵枢*口问》篇说:“耳为宗脉所聚也。”故耳部的相应穴位,可以作为针灸的刺激点。通过按揉相应穴位,来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使阴平阳秘,治疗各种病证。不寐一证。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原因所致,病因虽多,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所致,治疗上补虚泻实、调理阴阳、宁心安神为原则,取主穴、神门、脑点、屏间等,以宁心安神、定志。现代研究表明,神门、皮质下穴位刺激,不仅可调节血液成分,维持机体内环境,使组织器官恢复平衡,更能使神经功能的兴奋和抑制恢复平衡。实证多由肝郁痰湿化火,上扰心肺所致,故配用肝胆、大肠等穴泻肝火,清湿热;虚证多属脾、胃虚,阴血不足,故配用脾、胃、肾等穴,以补养心脾,养心安神。在治疗中要特别注意病人的精神因素,劝其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避免情绪激动;睡前不吸咽,不喝酒,不饮浓茶(针对男性);晚饭不宜过饱;每天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均是防治失眠的有效方法。通过耳穴治疗失眠临床观察,此方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无痛苦,故易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体现了祖国医学在特定领域的优越性。
7、其他
此外贴耳穴对焦虑、更年期综合症、近视、散光、妇科常见病均有效果,现正在实践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