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
日期: 2008-10-31
---- 杨恩权
摘要:目的:观察温经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温经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60例患者临床观察;结果:治愈21例,占35%,好转36例,占60%,未愈3例,占5%,总有效率95%。结论:温经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温经汤 治疗60例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称“断经前后诸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重、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等症状的总称。这些症状往往三三两两出现,轻重不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者数月,长者迁延数年,甚者影响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效果不满意。笔者在望京医院实习期间,有幸拜王泽民为指导老师,王老师出生于中医世家, 业医30载,精研经典,谙熟各家学说,并将之融汇贯通,擅治内科杂病。随师临证,深感其辨证细腻准确,用方灵活精当,师古而不泥古。如他娴熟运用经方温经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0人,均来自门诊患者,女性,年龄45-55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一年以内者23例,1-2年内者21例,两年以上者16例;已绝经者20例,未绝经者40例。
1.2病例选择标准:依据《中医妇科学》有关章节诊断标准如下:a.月经周期的改变:月经紊乱,或量多、血崩,或量少、推迟,稀发,闭经。b.血管收缩症状:烘热汗出,眩晕,心悸等。c.精神神经症状:情绪易于激动,抑郁,忧愁,失眠,甚或情志异常。均经必要理化检查,排除有关器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
针对本病病因及临床症候,治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方拟《金匮要略》温经汤为基础方,药物组成:吴茱萸9g当归6g芍药6g川芎6g人参6g桂枝6g阿胶6g丹皮6g生姜6g甘草6g半夏6g麦冬9g;随证加减,伴烦躁易怒加锻龙骨,锻牡蛎,钩藤,伴失眠多梦加夜交藤,炒枣仁,合欢皮,伴子宫肌瘤加三棱,莪术,伴心烦加丹皮,白薇,伴腰酸乏力加川断,桑寄生。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两周为一疗程。同时给予心理安慰,治疗期间停服其他治疗更年期药物,其他慢性病药物继服。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绝经前后诸证的疗效标准:治愈: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症状消除;好转:诸症减轻;未愈:诸症未变化。
3.2治疗结果:治愈21例,占35%,好转36例,占60%,未愈3例,占5%,总有效率95%。
4.典型病例
付某某,女,49岁,工人,据诉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夜间梦多,胸闷气短,心悸自汗一年余,纳差,二便正常.对生活失去信心,有轻生念头。曾在多家大医院服中药和西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6个月余,症情未见明显好转,经友人介绍于2006年9月13日来诊。症见:表情淡漠,面色无华,四肢不温,舌体瘦小、质暗红,苔薄白,脉象沉细、尺部尤甚,绝经两年。经查无器质性病变。拟诊更年期综合征,辨证为肝肾阴虚,冲任虚寒,淤血阻滞。温经汤加减: 吴茱萸9g,当归6g,芍药6g,川芎6g,人参6g,桂枝6g,阿胶6g,丹皮6g,生姜6g,甘草6g,半夏6g,麦冬9g,锻龙骨20g,锻牡蛎20g,钩藤10g,夜交藤30g,炒枣仁30g,合欢皮20g,白薇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两周为一疗程。同时给予心理安慰,上方服7剂后, 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夜间梦多,胸闷气短,心悸自汗均好转,食亦增加,原方续进7剂。三诊: 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夜间梦多,胸闷气短,心悸自汗均大减,腰酸,乏力,表情自然,言语增多,面色红润,舌体小质淡红,脉转沉缓。易方: 吴茱萸9g,当归6g,芍药6g,川芎6g,人参6g,桂枝6g,阿胶6g,丹皮6g,生姜6g,甘草6g,半夏6g,麦冬9g,生地20g,山药20g,茯苓10g,夜交藤20g,枸杞子30g,杜仲10g,牛膝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四诊:上方服7剂后,前症均平复,家人送锦旗一面以谢恩师。归脾汤加减善后:炙黄芪30 g,归身、白术、佛手各10 g,朱茯神、炒枣仁、巴戟天、仙茅各15g,党参20g,砂仁6g。嘱服10剂,并嘱注意寒暖,家属多陪护患者,尽量避免情志刺激,且须加强营养,促其康复。半年后随访,诸症均除,现已体健如常,已恢复工作。
按:本例更年期综合征,以肝肾阴虚,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为主要病机,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人体的自然盛衰过程又肾气所主,肾气为五脏六腑之本,也是维持阴阳之本。患者年近半百,肝肾亏虚,肝阴不足,冲任虚寒,脏腑功能紊乱,厥阴经气失宣,故见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夜间梦多,胸闷气短,心悸自汗一年余,纳差,二便正常.对生活失去信心,有轻生念头。服用本方,治以温经散寒,祛瘀养血,兼清虚热,再加补益肝肾,服药两个疗程后,脏腑气血充盛,冲任二脉调和,诸症皆消。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妇女将届断经之时,天癸竭止,阴阳气血逆乱,表现错综复杂的病理反应,但脾胃为后天之本,只要脾胃之气健壮则脏腑气血充盛,冲任二脉调和,故加用归脾汤健脾养血,补肝肾之不足,使脏腑气血充盛,才能阴平阳秘。
5.体会
温经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60例,临床观察结果:治愈21例,占35%,好转36例,占60%,未愈3例,占5%,总有效率95%。以上结果表明:温经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从生殖期向非生殖期的过度时期,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低下而发生的抑郁、焦虑、易激惹、疑病及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组症候群,属祖国医学的“断经前后诸证”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故形坏而无子。”说明女子经断之年,肾气渐亏,天癸将竭,冲任脉虚,精血不足,生殖机能逐渐衰退以致丧失,脏腑功能亦逐渐衰退,使阴阳失去平衡而致病。故见月经周期的改变:月经紊乱,或量多、血崩,或量少、推迟,稀发,闭经。血管收缩症状:烘热汗出,眩晕,心悸等。精神神经症状:情绪易于激动,抑郁,忧愁,失眠,甚或情志异常等。虽症状繁多,但纠起因均不离肾气渐亏,天癸将竭,脏腑功能逐渐衰退,阴阳失去平衡。“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景岳全书》,人体的自然盛衰过程又肾气所主,肾气为五脏六腑之本,也是维持阴阳之本;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肝之精血充盛,才能气血平和,《灵枢天年》指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女子以肝为先天,历经经、孕、胎、产等累伤肝血,使肝气失养,而致肝阴亏虚,肝阴不足,冲任脉虚,脏腑功能紊乱,厥阴经气失宣。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妇女将届断经之时,天癸竭止,阴阳气血逆乱,表现错综复杂的病理反应,但脾胃为后天之本,只要脾胃之气健壮则脏腑气血充盛,冲任二脉调和,诸症皆消。故中医治疗,不但治其表,缓解症状;亦治其本,延缓衰老,因为其顺其自然规律。西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低下,治疗以补充雌激素为主,治其标,往往副作用较多,因为其违背自然规律。
温经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淤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亦主夫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温经汤原方: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川芎二两,芍药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生姜二两,牡丹(去心)二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原方论述妇人冲任虚寒夹有瘀血而致崩漏的证治.下利,注家认为当是“下血”,妇人五十左右,气血已衰,冲任不充,经水当止,今下血数十日不止,属崩漏.从唇口干燥判断,系内有瘀血,乃重申《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对瘀血的诊断。 瘀血留着不去,故见少腹里急,服满,可能还有刺痛,或有块拒按等症。冲任本虚,再加下血,阴气一伤再伤,阴虚生内热,故见暮则发热,手掌烦热。温经汤温养气血,兼以消瘀。方中吴茱萸、桂枝、生姜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阿胶、当归、川芎、丹皮活血祛瘀,养血调经;麦冬养阴润燥而清虚热;人参、甘草、半夏补中益气,降逆和胃。诸药共奏温补冲任,养血祛瘀,扶正祛邪之功,使瘀血去而新血生,虚热消而诸症除。
文中指明治“妇人”之疾,故后世多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妇科疾病。然女子一生以肝为先,以血为本,肝气易郁,郁则气滞,气滞可致血瘀,故女子易出现气滞血瘀之证,表现为急躁易怒,月经有血块等。肝郁易化火,在年轻时因火力尚旺,贪凉饮冷,或经期冷水淋浴,冒雨涉水,带经游泳或半产受寒等,使寒气渐渐凝聚于少腹胞宫而不觉,终致诸证杂生。本方证以冲任虚寒为本,瘀血内停为标,故治疗重点不在攻瘀而在温养。“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故方中用吴茱萸散下焦寒邪,桂枝、当归、川芎养血通脉而化瘀;阿胶、芍药、麦冬养血滋阴;人参、生姜、半夏、甘草益气和胃。全方温经散寒与养血化瘀并用,使血得温而行,血行则瘀消,诸证可愈。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胞宫属肾所主,冲脉与肾经并行,与阳明脉相通,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任脉在小腹部与足三阴经相会,能调节全身阴经,为“阴脉之海”。人体下焦受寒,冲任首受其寒,冲为血海,寒伤冲脉,,则血海不能按时满盈,因而经期后延,可见小腹冷痛,经色晦暗。《素问•骨空论》言“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因此,当冲任虚而受寒后,寒凝于下,同时寒气随经脉上逆,亦可出现在上的一系列病症:上逆于胃,则胃失和降,出现呃逆、疼痛等症,上逆于肺,影响肺之肃降,肺气不降,出现咳嗽,上逆于头部,则出现头痛等。因此,临证时治以温经散寒,冲任二脉得温,在下瘀血得散,血行通畅,以平上逆之经气,随在上各不同症状而加减用药,诸症得以缓解。徐彬《金匮要略论注》卷22:“药用温经汤者,其证因半产之虚而积冷气结,血乃瘀而不去。故以归、芍、芎调血,吴茱萸、桂枝以温其血分之气而行其瘀。肺为气主,麦冬、阿胶补其本。土以统血,参、甘以补其虚,丹皮以去标热。然下利已久,脾气有伤,故以姜、半正脾气。名曰温经汤,治其本也。惟温经,故凡血分虚寒而不调者,皆主之。”从古人的论述当中可以看出:古人用温经汤多治疗月经病、崩漏、妇人半产后的瘀血腹痛、久不受孕等病,医理明确,多收良效。在现代的临床报道中,今人多效用古法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久不受孕等疾病疗效颇佳。笔者老师用温经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颇有新意,妇人在更年期过程中,症状百出,但均不离肝肾亏虚、冲任二脉失调、脏腑功能紊乱、,阴阳气血逆乱。.王老师正是抓住其根本,平衡阴阳、调整脏腑、补益肝肾、调和冲任,方见阴平阳秘,脏腑调和,诸症皆消之奇效。
6.结论
温经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不单给我们治疗妇科病提供一个新的手段,同时也给我们临床提供一个好的思路。大家熟知中医的精华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可在临床中有多少人能真正驾驭这一哲学方法。本次临床观察可见一斑。《内经》的精华在阴阳平衡,是用哲学给我们讲医理.《伤寒》的精华在观其脉证、随症治之,是用智慧在教给我们方法。与当今社会提倡的实事求是精神、创造和谐社会同出一辄。笔者认为治病关键在于思路,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的治疗也不能违背这个规律,只能沿着这个规律去引导、改变它。身心合病,先治其心,后治其身。更年期综合征的心理治疗也是不容忽视的,但不属于本章讨论范围,单从药物治疗而言,温经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是肯定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范永升主编,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86-387.
胥波,胥京生,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中医杂志[J],2007,48(1):2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6.
邓中甲主编,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43-245.
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68-169.
孙云桥主编:妇产科学(四版教材)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4-195.
顾亚平,补肾活血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光明中医[J],2007,22(1):80.
刘爱萍,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8例临床疗效观察, 光明中医[J],2007,22(1):82.
张丽丽,姚秀英,绝经期前后诸症从肝论治58例,新中医[J],2007,39(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