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全科医生的工作与价值体现
日期: 2012-02-20
----全科 程婷
今年是我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年,这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社区医生。经过四个月的学习、工作,我对社区医院、社区全科医生有了一定的认识。
社区全科医生的职责
首先,社区医生主要是以门诊的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急症,在最短的时间使患者得到最有效的处理。这就要求我们应具备综合性的医学知识,高尚的素质、丰富的生活经验、卓越的管理才能、执着的科学精神。在同事们身上我看到了他们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奉献精神。
其次,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上门服务,社区医生常需上门处理居家患者,并根据患者各自情况建立医疗档案,这样不仅大大的提高了患者在治疗上的准确度,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社区医生对社区人群进行协调转诊,组织健康体检等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加强对体弱多病的群体(如:老人,幼儿)、残障人员的护理等工作,这些工作也极大的加强了社区人群的健康防范意识。
第三,社区医生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对所管辖社区慢性病人的管理,随着中国人口进入老龄化,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做好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定期随访等工作,对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意义重大。
社区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区别
1、知识结构不同
全科医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性地掌握并完成他们职责所必需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与其他专科医生所掌握的知识是有明显区别的,因为他们所面临的任务截然不同。
多数人认为,专科医生总是比全科医生懂得多。不可否认,在某一特定领域,专科医生比全科医生研究的要深。但实际上,两者并没有可比性的,因为专科医生的知识是朝纵深发展的,而全科医生的知识在一定的深度上是朝横向发展。在许多常见的健康问题范围内,专科医生的理解远远达不到全科医生的深度。因此,从知识的储备量来说,全科医生不一定比专科医生少。他们分别是站在不同的高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及探讨。
2、面对的对象不同
专科医生往往是根据器官、系统、疾病类型、所采用的技术来分科的,他们的服务对象不是患者,而是某种疾病,专科医生注重于对疾病进行深入的研究,采用以疾病为中心的方法。
全科医生却不同,他们固定地服务于一个社区,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固定的人群和背景,而每天遇到的问题却千变万化。因此,全科医生更注重通过对患者的综合分析来判断问题,从而进行辨证的治疗,所以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的方法。
社区全科医生现状
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指出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作为社区全科医师责任和意义重大。
目前中国的社区医生与全科医生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着比较浓厚的通科医生的痕迹。中国的全科医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要求我们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医学的最新动态,才能被更多的人认可。
社区全科医生的价值观
做一名社区医生,对于我们年轻医师来说,首先要处理好“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统一,“个人成长”与“个人成才”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以及“理想职业”与“职业理想”的统一等等,形成较为明晰的与医生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狭义性职业价值观,并在实际的职业实践中尽早确定自己长期的职业锚。
社区全科医生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因为我们在与专家交流时,经常听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其实我们不必妄自菲薄,这样的原因,无非是术业有专攻而已。全科医学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方向。
我选择作为一名社区医生,原因之一就是可以全面的发展自己,拓宽自己的临床思维。同事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从他们那里我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不断的提高自己。其次,我所处的工作氛围积极向上,工作环境温馨,大家对生活、对工作充满着热情,每天的工作在忙碌而愉悦的心情中度过。再者,我们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年轻医师的培养,鼓励、鞭策大家学习,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各种提高的平台。
做一个让患者满意的社区医生,是我目前的工作目标;在发展医术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让患者感觉到如沐春风、润物无声,可以很舒服地接受我的治疗。让患者满意和肯定,才能逐渐成长为一个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和幸福的医生,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满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