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退出
导航: 首页发展论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发展问题浅析

日期: 2012-11-16
                                                                                 ----口腔科  于凤兰
    【摘 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做为面对老百姓直接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 存在资源配置不足、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平衡等现状,目前不容乐观,其面临诸多的发展瓶颈。本文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实际现状出发,提出了口腔科面临的一些发展问题,并通过探析,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口腔科  现状  探析
     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服务现状
    近几年,北京市卫生局已经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手段和活动,推动社区口腔服务的进程,惠及了很多的老百姓。比如,从2005年起,对适龄儿童开展的“展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使这些儿童患龋齿的可能性大大降低;2008 年,政府倡导的“摘下眼睛,镶上牙齿,控制血压,降低体重”项目,为全市 60 岁以上全口无牙低保老年人进行免费镶牙,已连续4年共计筛查 3493 名低保老人,对其中符合镶牙条件的1198人中的1060人镶上了全口假牙,结束了这些老年人长期依靠牙床吃饭的历史,显著地提高了部分低保老人的生活质量。
    虽然社区卫生口腔服务有了一定的社会成效, 但由于其服务既包含口腔基本医疗服务,也包括口腔公共卫生等内容,服务范围是非常广的;同时,口腔服务往往要直接面对牙病就诊患者,技术要求高、个体服务精细化、个体服务时间长、难度大等综合特点,加之部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常识,认为口腔技术水平较低,设备落后等,宁可到大医院排队,也不愿进社区医院,也导致看牙难,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
    牙病就诊患者数量剧增,口腔科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很难保障更多患者的就诊,更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另外,还有部分人将社区口腔的医疗条件其与大医院等同,对社区技术水平期望过高,不能及时满足需求,产生许多投诉与医患纠纷等现象。这些现象都说明社区卫生中心口腔科作为医疗重点服务窗口,服务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发展也是十分缓慢的。
    北京市口腔医院在2009年曾统计一组数据:北京市3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近220家设置口腔科,占比约三分之二,这些社区的口腔科共有综合治疗机器500台左右;配置社区专业口腔医生(包括助理口腔医师)约485 人,仅占全市口腔医师总数的9.7%。
    二、 社区口腔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口腔医疗机构大多是由原来一级医院改建而来,历史原因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人员资质水平有限、服务能力不强、百姓认知度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落实。
    政府在政策的推动上、资源配置上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是涵盖‘六位一体’的服务范畴,即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目前社区口腔科不属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在政策的支持力度,投入上都明显不足。
    主要的问题:
     1、口腔科发展不均衡。城区 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口腔科;郊区近 7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口腔科。未开展口腔卫生服务的社区医疗机构多位于远郊区县。社区口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发展极不均衡。
     2、口腔综合治疗台等专业的硬件设备配置不足,而现有设备资源也配置不合理。市内社区口腔卫生机构拥有的各种医疗设备器材的平均数量都高于郊区的机构,一些基础设备的缺乏成为郊区县社区口腔卫生医疗机构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障碍之一。
     3、口腔科人力资源数量不能满足对就诊患者的基本服务,更无法满足防治的需求。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口腔护士的数量偏少,医护配置比例严重失调;社区医务人员职称构成不够合理。与大型医院相比,社区医疗机构中高级职称的口腔医师、护士的数量可谓寥寥无几,另外还存有部分社区口腔人员无职称,反映出目前社区口腔医务人员职称结构相对较低的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口腔医生的比例以本科、大专和中专为主,说明了当前社区口腔医务人员的学历层次偏低的现状,而这一现状也必然会导致口腔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人力资源培训不足。城区和郊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培训频率方面;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均有口腔科医务人员参加了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而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5%的口腔科医务人员,全年几乎都没有接受任何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机会。
     4、医务人员对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通过不满意状况的调查结论,待遇和业务培训机会是目前困扰城乡社区口腔医务人员的两大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资源配置不足,城区好于郊区,总体专业人才少,患者人数多,设备资源匮乏。
    三、 改进建议
     1、社区口腔科应清晰定位,政府政策的倾斜和财政投入应适度增加。
    口腔科是社区医疗事业中重要的一个组成元素,是社区居民的重要服务窗口。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口腔保健、保证牙齿健康应是社区口腔服务的重要内容。病从“口”入,只有口腔牙齿得到保证,人们才能更好地摄取营养,最终达到真正地身体康复。政府需要加大对社区口腔的倾斜力度,增加基层社区口腔的财政投入,尤其是远郊区县的口腔基础设施的配置,提高偏远山区的口腔专业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运作大型医院口腔医务工作者到基层社区志愿服务的体制,切实为居民百姓及时解决口腔问题。真正做到社区口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不可或缺。
     2、对社区口腔科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
    社区口腔科的工作需要增加投入,尝试各种举措。例如,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口腔工作服务20余年,口腔科由当初简陋的1台设备发展到如今的4台进口综合治疗台,完善了各种治疗、检查、消毒设备;房屋使用由最初的1间发展到目前的大小共8间;专业技术人员从当初的1人发展到当日的9名医护人员。中心领导务实抓医疗质量,认识到社区口腔的在居民中的重要性,口腔科不仅能设身处地的为社区百姓排忧解难,迅速及时的解决居民的口腔疾患,还能切实解决居民目前到大医院“看牙难,看牙贵”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心拒绝口腔科承包提成等方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利民、惠民、便民。
     3、人才的储备与培训。
    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口腔专业人员的再培训力度,协调社区与三级医院、口腔专科医院之间口腔技术资源共享,从而增加社区口腔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才储备。
     4、社区口腔科的宣传。
    口腔科的医疗技术和服务可以成为政府及社区中心对外宣传的名片。口腔科可以通过网络、印刷品等形式进行宣传,让老百姓了解基本口腔常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结束语: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牙病预防知识的普及,会越来越得到百姓关注和重视。未来应通过增加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等一些列措施,推动社区口腔科的发展,惠及百姓,为促进和谐社会增添一份力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预防保健(孕妇建档、疫苗接种):84712717 健康管理科(复课证明、健康教育):64738827 健康体检(健康证、驾照体检):64731921
医疗咨询:64750202 口腔科:84780581 中医科:64701559 行政办公:64707662 医疗投诉:6473192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65 版权所有:北京优腾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05082545号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