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社区卫生服务的优越性
日期: 2012-11-16
----南湖站 董艳芳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高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年龄结构中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一定数量后并继续增高过程,按照国际通用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 。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截至201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为13.4亿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8.87%。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想法,所以大多数老年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而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大多数家庭处于4+2+1的模式,这就给家庭养老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年轻一辈既要工作养家又要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况,目前中国就医难、看病贵的社会现状与家庭养老的冲突就愈加明显。在这种环境下,社区卫生服务的建立就更加有他的必要性了。
人到了老年,身体各器官组织趋向衰退,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再加上不注意身心保健,不合理的膳食营养、生活无规律、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摄盐过量及心理障碍等,使老年人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老年人头号杀手。尽管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逐年增加,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机构亦在不断调整,但老年人看病仍感困难,老人去医院看病从挂号、候诊、药品划价、付款、配药五个环节一般都需要排队,再加上医院特殊的环境与患者的拥挤等情况对中、高老龄老人或身体状况较差的老人来说,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难以承受。中、高龄老人就诊一般需家人陪伴,这样额外花费时间与费用增加了家庭的负担。由此可见,解决就近医疗问题对老人有重要意义。而社区卫生服务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虽然现在社区的医疗条件还不尽人意,但他多方面的优势已经明显显现出来了,具体如下:
一、区位优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根据社区面积与居住人口,以便民为原则,就近设置的。这种零距离的接近为满足居民日常卫生保健需求提供了极大方便,平时社区居民如有身体不适,可以很快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咨询问诊,而不必多费周折到大医院排队挂号。
二、时间优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整个社区为服务半径,相对于大医院来说,患者不会太多,有效服务的时间比较充裕。因而,保证了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仔细的沟通交流,进行“一对一”服务,对问明患者的详细情况,了解到更多深层次的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知情优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对的是社区居民这样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平常就来往接触频繁,相处很近,对他们中的许多人的性格、习惯、文化素养,乃至生活规律等情况比较了解,尤其是健康状况。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社区医生能够迅速地做出准确诊断。
四、情感优势:社区医护人员与社区患者长期、连续接触,容易建立起亲近、互信、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时,即使是除健康服务以外的个人隐私,患者都愿意对其倾诉。社区医护人员可以利用这种难得的信任关系,进一步加强与患者的感情沟通,使居民能够更加主动、自觉地遵照医嘱。
五、服务优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为居民提供长期、连续服务,而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要的就是连续治疗。平时患者能很方便地找到了解自己的医生,咨询有关问题,病重时社区医生还可以随时上门服务,有时只要一个电话,就能保证对患者治疗效果与病情变化的跟踪观察,让患者放心,家属省心。
六、资源优势:居民健康问题往往涉及多种影响因素,有时需要通过包括医疗手段在内的综合调节方式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虽不大,但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服务等多项服务功能整合到一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既能提出改善环境卫生、医疗保健条件的建议;又可与学校、驻区单位联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医药卫生与健康知识教育;还能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群团活动与全民健身活动,以减少各种疾病的危害。
七、经济优势:小病进社区,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社区医疗用药一般都是依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参考目录,选择基本药物品种,医生开处方也会本着经济、安全的原则,结合平时对患者身体状况的掌握和当时的病情,对症用药。
八、应急优势:基于社区医生对本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十分了解,遇到问题时可以迅速有效地做出诊断。尤其是针对一些老年人、长期患病者的病情突变或急性发作,社区医生可根据平时掌握情况及当时的症状反应及时诊断,帮助病人家属及时联系转诊医院,争取有效抢救时间,同时可稳定病人家属的紧张情绪,防止因慌乱造成病情加剧,甚至引发生命危险。
综上所述,中国进入老年社会后社区卫生服务的建立与完善是刻不容缓的,社区卫生服务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而它的前景也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