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护理抢救存在的隐患及防范措施
日期: 2012-11-16
----护理科 程 娟
门诊急救过程中,面对的是病情危重的患者和心情焦躁的家属,因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抢救设备、某些患者自身素质差等因素,更易引起医患冲突和医疗纠纷,为了使社区医院在抢救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以上现实状况,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一、护理隐患
1、社区医院规模小,科室分工不明,门诊和急诊不分开,急诊病人都是在门诊就诊,有可能使急诊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2、基础设施不全,抢救成功的关键主要依靠技术精湛的医护团队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而社区医院存在抢救仪器设备不足,有些仪器由于长时间不使用,遇到抢救患者,有可能出现故障。
3、医护人员应急能力低,安全防范意识不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护理操作技术不规范,缺少对患者及家属的告知义务。
4、护理人员缺编,基层医院由于受人员限制,当班护士少,往往一名护士负责多项工作,既要参加抢救,又要兼顾门诊注射、换药等工作,常易忽视对患者病情观察、记录。
5、护士原则性不强,抢救床没有患者时,个别患者及朋友在抢救床上输液,使抢救床不能处于应急状态,一旦有抢救患者或输液中患者出现异常情况,不能及时腾空床位,不但延误抢救时机,更易引发护患纠纷。
6、某些患者自身素质差,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不理解,不配合治疗,甚至打骂医护人员,扰乱医院的正常工作。
二、防范措施
1、保证急救仪器的正常运行,认真做好抢救仪器的管理和交接班工作,由专人保管,各班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2、转变服务模式,不单是对患者疾病护理,更重要关注患者心理问题、多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加强护士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疾病观察要点及护理特点等,定期针对理论知识及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进行培训及考核,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4、加强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使护士知法、懂法,进行各项护理服务要在法律限定之内,提高工作责任心,认真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进行具有危险性的护理操作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操作的危险性,尽到告知义务。
5、医护关系和谐,在医院工作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分属两个独立的科室,但是服务的对象一致,应该及时沟通,出现问题时及时化解。
6、加强护士的责任心,遇到抢救患者应该遵守先急后轻原则,使抢救设备均处于备用状态,不延误抢救时机,及时做好抢救记录,不因熟人朋友而放弃原则。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患纠纷越演越烈,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医院,社区服务的抗风险能力差,存在更大的医疗纠纷和风险,通过以上几点,能使社区护理人员意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