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与理
日期: 2012-11-16
----西园站 张怡泉
我们作为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是值得欣慰的。因为在这个团队里,我们每个医生既是被管理者,同时又是管理者;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医生对“管理”这个名词要有深层次的领悟,融入我中心的文化理念,以确保每位医生都能与我中心同步发展。
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就其管理的思想和智慧做一初探:
孔子建立了很好的企业文化。他的管理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他以“仁”来统领企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企业对员工、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以“义”作为干事业、做决策的取舍标准,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礼”要求企业及其员工恪守职场伦理,协调好事业与企业的关系;以“智”来强调创建“学习型组织”,让企业和员工一起成长,不断学习新知识、增进新能力、保持专业精神;以“信”来指导企业坚守商业信誉,强化信用观念,指导员工诚信做人。
《史记·孔子世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具有非常出色的管理才能。管仓库,他“料量平”(管理、称量公平清楚);管理家畜,“畜蕃息”(家畜快速繁殖)。因此,他的职位一路提升,做到掌管水利、营建的司空。地位仅次于三公,与六卿相当。
孔子第二次展示他的管理、行政能力是在鲁定公八九年间。鲁定公先是任命孔子为中都宰,相当于王家总管,兼管王家家务和家奴。才干了一年,因为卓有成效,成为西边诸侯国管家们的学习榜样,他们纷纷跑到孔子那里取经。很快,鲁定公又先后升任孔子为司空、大司寇。
“仁者爱人”的管理哲学
《论语·乡党》曾记载孔子一次上朝回来,得知家中马厩被烧了,他立即询问:“伤人乎?”,而不问厩中的马是否有死伤。孔子的领导哲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强调被领导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政息”、“为政在人”(《礼记·中庸》)。其次,孔子管人的根本出发点是“仁”。尽管他对“仁”作过各种各样不同的解释,但其中最为概括性的一个是“爱人(《论语·颜回》)”,即把被领导者看作是有理智、有情感、有自尊心的人,领导者应该关心和爱护下属。在任何公司,上司天生就比下属强势,所以上司要对下属慈悲为怀,宽容为本,才能换来下属的忠诚。
信息经济时代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是企业领导者工作重心之一,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败。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独立性、创新性、骄傲性、流动性、成就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因而领导人员能否“爱人”,能否为员工提供一个注重人情味和感情投入,给予员工家庭式的情感抚慰的企业软环境,成为领导者提高企业员工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员工创造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认为“一个日本公司最主要的使命,是培养它同雇员之间的关系,在公司创造一种家庭式情感,及经理人员和所有雇员同甘苦、共命运的情感”。《财富》杂志评出的最受欢迎的100家最佳公司中的大多数都慷慨的为员工提供诸如理发、修鞋和免费早餐等看起来不起眼却充满人情味的“软福利”。
“为政以德”的领导品质
“为政以德”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信条,也是对领导者品质的基本要求。孔子指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先之劳之(《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领导者以身作则,讲求道德,就能够取得像北极星处在一定位置而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运转一样的管理效果。同时,孔子认为“苟正其身矣,於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即领导者首先要能够端正自己,管理他人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如果领导者自己都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去领导他人呢?因此,领导者应该“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论语·宪问》)。
管理:"管理"两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两个层次:管是管,理是理,很多人把这两个方面混为一谈了。孔子表达自己的观点:"管"重视的是方法,"理"重视的是思路。"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公司就和煮鱼是一个道理。注意这个"烹"字,是慢慢地用小火来烧。你必须要找准关键点,顺其势,慢梳理,才能看到好的效果。公司不论大小,道理都是一样的。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我相信无为而治。领导者只要顺应企业发展的规律,不妄为、不乱来,尽情让员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公司没有搞不好的。
孙子提倡"兵式管理",像管理士兵一样管理员工,弄得员工个个都像孙子一样整齐划一,他认为那就是最好的管理;鬼谷子讲究"法式管理",对员工实行大棒加胡萝卜,严刑峻法加利益诱惑,弄得员工个个都变得很功利;晏子讲究"权术式管理",整天揣摩老板和员工的心思,施展阴谋诡计,既带坏了队伍又丧失了职业经理人的操守;墨子提倡"苦派管理",弄得员工个个都当牛做马苦哈哈,不懂得享受生命的意义;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提倡"德式管理",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是管理老板,只要把老板管好了,公司就不会出现大的失误。
管理者要有"虚无之心",保持"零心态",像婴儿一样时刻保持兼容和求知的心态,才能吸纳资源为我所用;清净无为,以无为取天下。管理者隐藏于制度背后,以制度之"有为"行自身之"无为","太上,不知有之",这就是最高的"道"。最成功的老板,是让员工忽视自己的存在,老板不要总是想做太阳,员工也不要去做向日葵,只要太阳每天照常升起,那就好。我说了这么多。
领导者要想干成一番事业,自身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论语·阳货》中记载: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做到恭宽信敏惠五点即可,并且说,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诚信就会得到上司的任用,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贡献大,慈惠就能够使唤人。恭、宽、信、敏、惠也是作为领导必备的基本素质。
恭。领导者要庄严稳重,“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貌思恭”(《论语·季氏》),切不可以领导者自居,处处摆架子,盛气凌人,趾高气扬,目空一切,这样的领导迟早要成为孤家寡人,最终众叛亲离。
厚德载物,有容人之量,“无攻人之恶”(《论语·颜渊》),待人要宽厚,不要总是批评别人。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正相反,总是要求别人。人无完人,我们不要求全责备,要“薄责于人”,宽以待人。孔子主张“宽则得众”,宽厚能得到大家的拥护,从为他人着想的角度出发,孔子提出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就是要善于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自己想要自立于社会,希望别人也能够自立于社会,自己想要达到某种理想目标也希望别人能够如此,这样的境界和高度,也即孔子所说的“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要善于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成全别人做好事。一旦能够做到事事、时时、处处能为他人着想,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反之,如果领导者“居上不宽”(《论语·八佾》),
信。领导者要言而有信,一言九鼎,说到做到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管理者要知人善任,重用人才,“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廋即隐藏、藏匿的意思,孔子认为,考察一个人,要看他做了什么,要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要考察他这样做的背后动机,这样人们就无法隐瞒自己了。
要听其言。俗话说“言为心声”,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其中一些思想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给我们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设性意见。系统梳理和认真学习孔子的领导观,对于提升每位员工的规划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执行能力和团队凝聚力,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