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心公共卫生工作现状及方法
日期: 2012-11-16
----健康科 朱媛媛
【摘要】新医改提出“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并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中心作为社区医院,在承担基本医疗工作的同时,还需承担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如何在中心基本医疗顺利开展同时,又确保公共卫生工作有序、健康的发展,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可及的社区卫生服务,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关键词】目前形势 基本情况 工作方法
一、目前公共卫生工作形势
1、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不断增加
2009年10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正式颁布,规范明确指出:“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化管理”。2011年对2009年《规范》进行了修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原来的10大类增加到11大类,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细化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两项内容,其它服务项目中增加了不同重点人群的辅助检查项目等。
在《规范》的基础上,其它公共卫生工作也越来越多,诸如家庭签约、重大疾病筛查、肿瘤患者随访等折子工程,政府行政干预强,工作要求高,对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2、政府补偿机制趋于完善
鉴于公共卫生服务的特点,政府对这项工作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政府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补助标准,鼓励社区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而政府的补偿机制也由原来的粗犷型管理逐渐转型为精细化。
2008年到2010年,朝阳区公共卫生经费的拨付以社区服务的人口数计算;自2011年起,经费的拨付开始尝试将工作量和服务人口进行结合;2012年,区卫生局制定了《朝阳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版),明确了各类服务项目及服务量换算值和工作量数据采集办法,公共卫生补偿机制逐步趋于完善。
二、我中心公共卫生工作情况
我中心2000年正式挂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6年成立保健科,开始承担预防保健工作,2008年朝阳区卫生局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规范化装修改造后,我中心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开展。
目前,公共卫生工作主要由预防保健科和健康管理科承担。其中儿保、妇保、计划免疫、传染病、生命统计、精防6项工作我中心只管辖一个居委会;慢病管理、健康教育、艾滋病、结核病、职业病及应急工作管辖了23个居委会。按照目前考核要求,在各类公共卫生工作管理数量上,特别是儿保、妇保、计划免疫和精防管理,我中心较其它单位处于绝对弱势,因此,得到的公共卫生补偿经费会逐渐减少。根据今后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成倍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扩大服务片区。
三、今后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方法
1、计划先行,有的放矢
在公共卫生工作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制定各项工作计划,便于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首先制定中心公共卫生整体工作方案,包括片区划分方案、人员测算、工作制度及职责的完善、设备设施的要求、工作流程的制定、日常工作安排和其它事项等。在整体方案的指导下,将各项工作进行分解,落实责任人,制定工作计划。在计划落实过程中,加强对各环节的督导,对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沟通,及时解决。
2、整合资源,降低成本
针对人员紧缺、工作量大的情况,在不断提高人员专业技能同时,需对各岗位人员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在引进新员工时,结合工作性质、工作量和个人特点,将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化、明确化;同时,有效发挥团队力量,提倡各岗位间相互协作。根据各项工作的重要性、时限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实际工作统筹安排。定期、不定期的对各项工作进行效果评估,并进行整体性分析研究,以利于今后工作更有效的开展,提高效率和效益。
3、主动出击,强化宣传
目前,计划免疫、儿童及妇女保健工作发展较为成熟,居民对其认知度也较高,但对其它公共卫生项目认识尚不全面,加之目前社会环境较为复杂,各种商家推销活动或诈骗使居民的警惕性越来越高,对于社区提供的免费服务项目,多数居民持观望态度。如近几年开展的居民建档、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流感疫苗接种、脑卒中筛查以及今年开展的65岁以上常住居民的免费体检等工作,工作过程中不断有居民来电咨询、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为此,今后各类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我们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借力街道办事处、辖区各居委会和网络媒体等外界力量,扩大对各项公共卫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同时,有效发挥自我潜力,增加社区健康教育及各类外展宣传等公益活动的次数,在活动形式上进行创新,依托健康生活方式和示范社区创建等机遇,组织居民开展健康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厨艺比赛等活动,提高居民参与度,增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
随着我中心公共卫生业务用房的解决,在缓解基本医疗业务用房紧张的同时,更是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为辖区居民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在我国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中的“底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