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菌药物管理
日期: 2012-11-16
---- 药剂科 曹桂芸
如果再不对其给予足够重视,人类将被迫回到无抗菌药可用的“前抗菌药时代”。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到安全、有效、经济,是我们每个医务人员需要思考并努力的问题。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耐药;抗菌药物管理
摘要: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与对细菌耐药后果认识不足是造成细菌耐药的重要原因。
抗菌药物自问世以来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随之而来的不合理应用现象也导致了种种严重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这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1]。因此,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到安全、有效、经济,是每个医务人员需要思考并努力的问题。
1 抗菌药物的概念
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2]。
2 细菌耐药的原因
细菌耐药问题是近年来被医学界乃至大众媒体频频提及的问题,越来越多细菌对原本敏感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甚至出现了绝大多数抗菌药对之无效的“超级耐药菌”,这对我们人类来说无疑是个警钟——如果再不对其给予足够重视,人类将被迫回到无抗菌药可用的“前抗菌药时代”。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与对细菌耐药后果认识不足是造成细菌耐药的重要原因。国外也早有专家指出,少用抗菌药是减少耐药菌数量的根本办法。
3 我中心抗菌药物管理
3.1 制定我中心《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根据《北京市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精神,制定我中心《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将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列为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但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列为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或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或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及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列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同时,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授予相应级别抗菌药物的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3.2 处方点评制度
我中心实施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定期抽查100张处方,对其中抗菌药处方比例进行统计与控制,保证抗菌药处方数占总处方比例不高于20%,并对处方合理性进行评估,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
3.3 抗菌药物使用动态监测
每月统计抗菌药物用量并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的,尤其是注射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抽查,评估其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现象进行干预。
每月对临床医师抗菌药处方数及处方比例进行统计,对比例过高的医生给予提示。
3.4 定期召开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例会,加强科室间沟通
开展药学服务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是一个科室能够完成的任务,需要有医疗技术和医院制度两个层面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抗菌药物知识,加强对抗菌药物滥用严重后果的认识,并且在制度上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杜绝“以药养医”带来的抗菌药物滥用现象。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医卫发[2004]285号.
[2]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
[3]刘大治.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合理应用和管理.万方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