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完带汤治疗永久性膀胱造瘘术后尿碱沉积经验
日期: 2012-11-16
---- 季景站 康玲玲
永久性膀胱造瘘术主要适用于前列腺增生症不能行手术、尿道狭窄、尿道肿瘤行尿道切除后、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需建立尿液引流通道者[1]。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患者,常出现尿碱沉积、膀胱结石,造成造瘘管堵塞的情况,给患者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对我社区卫生站接诊的膀胱造瘘术后患者,应用完带汤治疗,对减轻尿碱形成,防止造瘘管堵塞,取得了良好疗效,并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1、病例资料
接诊的膀胱造瘘术后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52~83岁,原发疾病前列腺增生症3例,神经源性膀胱3例,前列腺癌2例,均经三级医院诊治,因不能耐受或不适宜行其他手术方式治疗而行膀胱造瘘术,留置造瘘管时间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3年。
2、治疗方法
采用《傅青主女科》完带汤加减,生白术30g、山药30g、党参15g、白芍15g、苍术10g、甘草3g、陈皮10g、柴胡6g、车前子20g、茯苓15g、猪苓15g、泽泻10g、生薏米30g,造瘘口红肿者加蒲公英15g,尿液黄赤者加竹叶15g、黄柏6g。每7剂为一个疗程,服药2~3个疗程。
3、治疗效果
8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尿管堵塞,其中5例尿碱全部消失,尿液澄清,色淡黄,造瘘口无红肿,无渗血渗液,查尿常规白细胞值、红细胞、尿液比重、PH值均在正常范围;其中3例较治疗前尿碱明显减少,尿液转为澄清,偶有细小黄白色絮状物排出,造瘘口无明显红肿,无渗血渗液,尿常规白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4、体会
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功效为补脾疏肝,化湿止带,原方本为治疗妇科脾虚肝郁,湿浊带下之病的主方。我们分析认为,行膀胱造瘘术的患者,膀胱内大量尿碱形成,随着尿液排出,其病机与脾虚肝郁,湿浊蕴结的带下病有相似之处。此类患者原发疾病均以排尿困难为主症,无论是前列腺病,还是神经源性膀胱,在中医的辨证分型上,肝气郁结,气血瘀阻的证候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脾虚湿浊蕴结也是以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各种疾病的重要证候之一,行膀胱造瘘术后,下尿路梗阻解除,但肝气郁结、脾虚、湿浊蕴结的整体病理状态尚未改变,不断形成病理产物,从造瘘通道排出,且膀胱穿刺造瘘的部位,也常位于中医的带脉走行区域,肝郁脾虚湿盛,则带脉不能约束,故湿浊排出,形成沉积物。因此,中医治疗当健脾疏肝、清化湿浊,完带汤中白术、苍术、山药、党参健脾益气,助水谷运化以绝湿浊之源,柴胡、白芍、陈皮则调畅气机,车前子、茯苓、猪苓、泽泻、生薏米则清利湿热,诸药相配,与病机相合,所治之病虽非妇科带下之病,但其病机无异,故取得了满意疗效,也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特色。
通过对此类患者的诊治,我们也体会到,在社区卫生站等基层医疗机构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对患者进行正确、有效、廉价的治疗,同时积极进行健康宣教,则可起到节省医疗资源、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优势、为患者提供便利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裴一璇.永久性膀胱造瘘术患者的护理指导.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造口、伤口、尿失禁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