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站老年患者护理体会
日期: 2012-11-16
----东园站 王巍巍
根据国家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的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中国已进入老完全龄化社会,老年人已成为社会主要的群体。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我国21世纪重大的社会问题。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是文明社会所必需的义务和工作。
以我站为例2010、2011及2012年上半年,我站就医的老人分别占到42.7%、50.3%、53.43%。
老年人护理已经成为卫生站的工作重点。通过观察到卫生站就医治疗的老年患者,将其常见的问题归为以下几类。这些问题可单独存在,亦可同时存在。
空巢家庭,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成家立业后离开老人另组家庭,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类老人,虽然与子女同住或相距不远,但由于子女白天外出工作,与纯空巢家庭相似,均存在无人陪伴老人就医治疗的情况。对于此类老人,治疗时要加强巡视,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与其交流,评估其认知、理解能力,确定无异,方可给予治疗,否则一定要尽快联系家属,了解情况,必要时请家属来站协助,保证老人的安全。
老年人慢性病问题,2007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显示: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中患慢性病的比例为69.2%。部分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由于知识、理解能力有限,对所患疾病了解不深,有时甚至存在误解。对于这类问题,需要卫生站医务人员,随时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细致的解答。卫生站定期举办针对某一类疾病的健康教育讲座,逐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意识和对疾病的理解。
疾病恢复期,卧床在家的老人,由于行动不便,需要24h的生活护理。许多专业的护理操作需要入户进行,受操作环境所限,接受操作者和操作执行者,所承担的风险都是成倍的增长。这就要求入户进行操作的医护人员,既要严格按照操作标准执行,又要灵活机动。例如在社区护理实践中,消毒灭菌技术是不可以变通的,但所用器具是可以变通的;输液的质量是不可以变通的,但输液的环境是可以创造的。护理人员在完成操作的同时也要对承担老人日常护理的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科学指导,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的目的。例如指导为瘫痪的患者翻身、拍背、按摩、温水擦浴,预防褥疮的发生;指导为留置尿管的患者清洁会阴、消毒尿道口预防感染,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指导为留置胃管的患者喂食、服药、冲洗胃管、夹闭胃管的方法等。
部分老人身体健康或疾病不严重,但由于离退休、衰老、孤独及其他原因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自身又找不到合理的宣泄途径,症状愈发严重,表现为孤僻、任性、神经质、不近人情等。对这部分老人要适时进行心理疏导,最重要的是认真倾听,使老人能够充分宣泄情绪,同时利用治疗间隙、问诊间隙与老人谈心,使他们感觉受到尊重与关心。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放松。鼓励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阅读书报、看电视、散步与朋友闲聊,使老人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及广泛的人际关系,从而减少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加一些温和的室外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广场舞等。
现代医学模式讲求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兼顾的综合治疗和康复。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除了能够熟练进行静脉输注、测血压、肌肉注射、换药、家访、健康教育等工作外,还要不断学习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区护理的发展需要,能够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社区护理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