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退出
导航: 首页发展论坛

速效救心丸和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辨证应用

日期: 2012-11-16

                                                                           ---- 季景站 宋雪冬

    【摘要】本文通过简单的辩证用药,探讨了应用速效救心丸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辩证用药的临床疗效好于随机用药,目的在于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尽量辨证应用中成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辨证施治  速效救心丸   复方丹参滴丸
    1 前言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在防治该病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临床用药上,常常忽略了中医药的用药原则---辨证施治,结果就会收到不满意的临床疗效。因此本人就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中成药---速效救心丸和复方丹参滴丸,做了粗浅的临床研究,以示辨证用药的重要性,借以提醒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尽量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中成药,既能提高临床疗效,又能尽快地减轻病人的痛苦。现简述如下:
    2 对象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46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其中男19人,女27人,均来自于2008年4月至2012年6月的社区门诊。冠心病心绞痛病史从新病至多年不等,年龄均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其中45--55岁患者有20人,55--65岁患者有17人, 65岁以上患者有9人。
    2.1.1 纳入标准:
    1、根据《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冠心病管理分册》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
    2、除心绞痛疼痛症状外,不伴有心衰、心律失常、各种类型的心肌疾病、风心病等心脏疾患,以及不伴有其它各系统的严重疾病如尿毒症等其它严重病理状态。
    2.1.2 排除标准
   (1)疑似冠心病心绞痛者
   (2)没有按医生处方用药者
    2.2 治疗方法
    2.2.1 辨证分型
    寒凉性心绞痛:患者胸痛,畏寒肢冷,得温痛减,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病,口唇青紫明显,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温热性心绞痛:患者胸痛不怕冷,甚至有点怕热,白天发病次数多,有的有些烦躁,舌尖红苔黄,脉弦紧或偏数;
    2.2.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3、5、、、、、、、位患者为第一组,辨证用药,即寒性心绞痛用速效救心丸,热性心绞痛用复方丹参滴丸;第2、4、6、、、、、位患者为第二组,随机用药,即第2、6、10、14、、、、位患者用速效救心丸,而第4、8、12、16、、、、位患者用复方丹参滴丸。
    2.3 疗效标准
    心绞痛疼痛改善但没完全缓解为有效,疼痛消失为显效。
    2.4 统计学方法
    百分比统计方法
    3 治疗结果
    3.1 治愈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表1
     组  别     有效人数(率%) 显效人数(率%) 总有效人数(率%)无效人数(率%)
    辨证用药组   9 (39)      11(48)         20(87)          3(13) 
    随机用药组   13(57)      4 (17)         17(74)          6(26)
    3.2 治愈率与病程的关系: 表2
    病    程       6个月内    6--12个月     12个月以上
    患病人数        7          24             15
    有效人数        6(86%)   20(83%)      10(67%) 
    无效人数        1(14%)   4 (17%)       5(33%) 
    4 讨论
    4.1 中成药的运用依据 
    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我国人民在防治疾病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虽然现在的中成药非常多,几乎覆盖了医学的各个领域,用起来也非常方便,但一定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用,才能让中医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2 速效救心丸和复方丹参滴丸的药性
    速效救心丸的主要成分是川芎和冰片,而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是丹参和冰片,所以 速效救心丸的药性属于温性,而复方丹参滴丸的药性属于凉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就应该有所区别:速效救心丸用于在辨证上属于寒凉性的心绞痛,而复方丹参滴丸于在辨证上属于偏热性的心绞痛。
    4.3 本次临床结果的简析
    从表一可以看出,两组临床显效率差别非常明显,在总有效率上差别不是很明显,这说明治疗冠心病应当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辨证用药即注意到疾病的病性和药物的药性相对应才能收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从表二可以看出,药物的临床疗效与患者的病程有一定的关系,有病程越长疗效越差的趋势。
    5 问题与展望
    本次观察的样本量比较少,探讨的深度也比较浅,因此没有进行严格的统计学处理。因此希望广大中医药爱好者, 在临床上进行大样本的更深入地探讨中成药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本次粗浅的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祝愿临床工作者在应用中成药时用得更合理,更有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预防保健(孕妇建档、疫苗接种):84712717 健康管理科(复课证明、健康教育):64738827 健康体检(健康证、驾照体检):64731921
医疗咨询:64750202 口腔科:84780581 中医科:64701559 行政办公:64707662 医疗投诉:6473192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65 版权所有:北京优腾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05082545号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