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退出
导航: 首页发展论坛

社区康复----卫生事业的新模式

日期: 2010-01-18
                                                                        ---- 张怡泉     
   纵观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一、神灵主义(巫、上帝、宗教......)的医学模式;二、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三、机械论的医学模式;四、生物医学模式;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演进。生物的医学模式在保护人类的健康以及医学的进步发展中确实发挥了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其对疾病认识的片面性及局限性,造成医务工作者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注意疾病的生物因素方面,而忽视了疾病许多重要的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主要中介作用。这样就不难发现随着医学模式的演进,我们的医疗观念、思路、方法也得不断转变,以求与之相适应,来推动卫生事业大发展。
    今天,我们全北京市,乃至全国推行的“六位一体社区医疗”就是医疗卫生事业中,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新的医疗模式,为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社区康复工作作为“六位一体”社区医疗之一,承担着残疾人的康复,对接政府的各项康复任务。使医疗服务普及到每一位残疾人、贫困者及老年人。
    一、辨证施治,注重管理
    建立完善的社区康复团队框架体系是开展康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我中心建设康复团队,并将这个团队分设在我们的五个卫生站,将望京地区划分成五大康复片区。为完成“十一五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工作”,对接政府相关部门的其他康复任务,我们的康复团队要骑者自行车“游击”于各自的康复片区。而且这些工作都是面对残疾人、老年人、贫困人群的,这些工作绝大部分都是免费的。所以我中心把社区康复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康复团队也成为我中心重点建设和管理的一支“轻骑兵”,。根据现阶段的实情,重点开展康复工作,作为全面开展社区医疗的突破口。
    五名康复医生除了在中心或站里进行康复、理疗工作外,其余时间他们脚踏自行车,在各社区、居委会,进出各家庭,进行机动灵活的康复游击战。与社区居委会的残疾协调员共同管理残疾人,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医疗康复、转介服务等。
    五位康复医生,李光乐、杨恩权大学刚毕业,年轻有为,头脑灵活,工作认真精湛。我们的康复团队中还有一位女医生,也是大学刚毕业,虽然性格倔强,但干起工作来,象在实验室搞研究似的,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对待患者有爱心、有耐心。在康复服务中最令人称道的是人称“李神医”的李振,小伙儿针推专业毕业,勤劳肯干,为人热诚,在工作中把病人当亲人。一次在为南湖东园的一位老人扎针灸时,老人身上满身是汗,他不嫌脏,不嫌累,他先给老人把汗水檫干净,才接着消毒、扎针灸。说来也怪,老人在北京几个三甲大医院都没治好的病,李大夫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老人的病尽然奇迹般的好了。老人为了感谢李大夫,还专门找人写了封感谢信送到我们中心。在面对我们院长叙述李大夫为其治病的过程时,老人都哭了。
    第二、我们作为政府的一扇窗口,与街道残联对接完成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
    三年来,我们掌握了望京地区的残疾人总数、对残疾人分类,并对残疾人进行了康复需求调查,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制定了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定期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我们按照中心和卫生站的布局将整个望京地区划分好五大康复片区,以三种形式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一、行动较便利的让他们到我们中心或站的康复室进行康复训练;二、行动不便的我们采取上门康复;三、定期到各居委会康复室、街道温馨家园指导康复协调员、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康复训练。
    放下架子,撕开面子,低水平,广覆盖,真诚为残疾人服务。
    徐立夫是个十二岁的先天性脑瘫儿童,家住望京。一家三口,母亲患高血压、糖尿病,没有工作,其父亲患心脏病(心肌梗塞,安装2个支架),属于贫困残疾人家庭。徐立夫因先天智力障碍,自小无行走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由于长期卧床,致使徐立夫体重180斤,严重肥胖,经常哮喘发作。我们一直坚持为他上门进行康复训练。
    一天上午,徐立夫因咳喘到我中心就诊。经儿科医生诊治、输液后,该回家了,可他的母亲却很发愁。因为他们居住在六楼,没有电梯,每次上下楼都是物业、保安或居委会帮着从六楼抬下来的,非常费力。我中心的医务人员了解情况后,决定送孩子回家。到他们楼下,我们抬着徐立夫坐的轮椅上楼。楼梯窄,9个人中途轮换了两次,才把孩子送到家。
    我们还承担了望京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虽然这是我们康复工作之外额外的康复工作,但是为了配合望京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我们还是接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按我们的工作方法,分配给五个康复片医。
    儿童康复对我们来说更是一个长期综合的工程,需要康复人员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全方位详细的指导,如肢体康复、启智训练、饮食,休息,学习等。社区康复人员要有爱心,耐心,恒心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帮助智障儿童走出家庭,走进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帮助其掌握学习生存技能,脱离照顾,独立生活,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定期到街道、居委会进行康复指导。通过指导康复协调员,可使康复工作在社区能保证康复服务的连续性,通过对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康复指导,使他们能更好的接受康复训练,掌握康复技能,改善他们的功能障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在09年1月22日,邓朴方主席来到望京街道康复基地的温馨家园看望残疾朋友时,  看到了社区康复改善了残疾人的功能障碍,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邓主席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且表扬了我们的康复工作。
    座落在南湖西里小区的老年公寓正式运行以来。我们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心理咨询、健康教育,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老年人康复需求。实现社区医疗进社区,让社区居民享受”六位一体”社区医疗服务。
为了在社区普及康复知识,让残疾人得到更好、更切实的康复服务,季景站长协助康复片医与康复协调员一起通过与辖区内残疾人进行电话沟通、上门拜访、去小区花园等活动场所见面等方式进行反复动员,让他们来以座谈会的形式接受康复教育。真诚服务打动了辖区内的残疾朋友们前来参加座谈会,并借此机会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康复需求评定。
    在座谈会上通过交流,了解到有的残疾人虽然自己身患残疾,竟然不知道自己需要康复!他们当中有肢体,或视力,或智力方面的障碍、每位患者的康复需求,分别与他们约定具体时间,细到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通过我们医疗服务,在肢体、语言等方面受到康复训练,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康复指导。王师傅是青光眼患者,目前视力极低,日常生活受限,心理压力大,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并进行青光眼用眼知识的指导,老人心里很受安慰。吴老先生是先天脊柱畸形,行动非常缓慢,为了防止腰背肌肉进一步萎缩,当时示范了几节适合他的简易康复操。吴老先生认真演练,觉得这些操虽简单,但是做了后身体非常舒服。
    座谈会为残疾朋友之间在日常饮食、肢体功能恢复、求医问药等交流搭起了平台。 
各康复医生利用助残日、爱眼日、爱耳日等节日,和各居委会共同组织残疾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户外活动。如让残疾人参加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篮球,沙包,套环,飞镖等多项趣味运动。同时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提供健康咨询、康复指导。这些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我们社区康复团队和残疾人及社区居民的相互了解,同时,也让残疾人及社区居民心灵得到康复,让残疾人通过我们的行动感受政府的关怀。
    第三、换思路请专家进社区。2008年5月,在朝阳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的指导下,我中心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课题“社区脑卒中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研究”,主要实施课题的第四部分,即“脑卒中患者康复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将我中心作为课题研究工作试点,这样我们既可完成了课题研究,又可定期请到专家到我们社区进行康复技术指导。
   “课题研究”由杨大夫来牵头进行。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动员社区各方面力量,包括康复协调员、社区志愿者、居委会,尽可能使社区内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及家属都参与课题康复训练。各片医分工协作,认真科学地采集课题研究中的各项调查数据,积累的康复经验,受到课题组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由于季景卫生站建立最为最晚,但季景站的脑卒中课题工作在站长的领导下,开展的最出色。11月初,季景卫生站再次积极投入到紧张的脑卒中招募活动中。与各个居委会取得联系后,在小区内张贴新的招募通知。通过主动与已入组的患者沟通,让他们把小区里的脑血管患者介绍到站里做筛查;以及到小区的花园等健身场所“蹲守”,招募合乎标准的患者……。季景卫生站的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短短两周时间里,参加生活质量调查的有13人,已经有7个脑卒中患者入组。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详细的康复评定,并认真填写各项表格。目前还不断有新的患者询问我站的脑卒中和相关生活质量调查事宜。
    今天,集体康复训练“一对多康复模式”已经在社区初步形成规模,入组的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多,都积极参与,认真练习,互相鼓励,获益匪浅。我们通过不断的努力,把社区康复工作落到实处,也为我中心脑卒中课题的顺利完成贡献我们的力量!
    把对残疾人康复服务这一环节作为突破点,以点带面大力开展社区医疗服务。以“让政府温暖的阳光照亮每一位社区居民”为目标,将社区医疗服务引入社区、引入家庭,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实用、简单”的社区医疗服务服务,并将这种服务覆盖整个望京地区。
    社区康复工作目标是促进社区内所有残疾人康复,使其和正常人一样享有平等机会融入社会。为使社区康复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社区医疗服务能与时俱进,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实践证明,社区医疗就是“为人民服务”,虽然这句话太大、太空,但是通过我们的点点滴滴小事,却能体现出来。
    社区康复作为“社区医疗”这颗大树上的一根小枝条,我们本着“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严格恪守中心提出的“诚信、团结、勤奋,严谨、务实、高效” 服务理念,在社区康复工作中,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小花,散发出“六位一体社区医疗”的阵阵清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预防保健(孕妇建档、疫苗接种):84712717 健康管理科(复课证明、健康教育):64738827 健康体检(健康证、驾照体检):64731921
医疗咨询:64750202 口腔科:84780581 中医科:64701559 行政办公:64707662 医疗投诉:6473192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65 版权所有:北京优腾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05082545号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