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超声检查胆囊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日期: 2010-01-18
---- 赵君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图像表现及漏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其超声诊断符合率。 方法 收集我院109例经我院诊治的胆囊占位性病变患者,且随访资料完整者,通过超声图像诊断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对比,查找误诊、漏诊原因。 结果 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胆囊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胆囊恶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1%。结论 超声显像胆囊结石及胆囊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对息肉的类型及良恶性病变不易作出准确判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胆囊占位性病变 超声诊断 误诊 漏诊原因
胆囊占位性疾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样病变,随着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胆囊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逐渐增加,由于其转归和治疗不同,所以作为该类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如何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收集经我院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胆囊占位性病变的病例,通过超声图像与临床诊断做对比,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其漏诊、误诊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2000年1月~ 2005年12月经我院检查随访证实的病例109例,男69例,女40例,年龄27~75岁。
1.2 仪器与方法 德国西门子SONOLINE-Prima黑白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检查前禁食8h以上,24h前禁食高脂及易产气类食品,晨起排便,急诊病人不受上述条件限制。体位则常规联合采用仰卧位、左右侧卧位及坐位,必要时采用胸膝卧位。仪器调节上适当减小增益,并选用适当的动态范围及深度补偿。
2 结果
超声诊断胆囊结石47例中,术后病理证实46例,误诊的1例为门诊急诊病人,经解痉、抗炎治疗后复查结石光团消失; 9例病人一年内随访复查始终未扫及结石的强回声;3例术后证实多发结石伴胆囊颈部腺癌;3例术前显像为高张力壁薄的大胆囊,胆总管轻度扩张,有黄疸史,未扫及结石回声,术后证实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超声诊断为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40例,术后病理证实38例,误诊的2例声像图表现为单发<10mm宽基底位于胆囊颈部及体部的略强回声团块,病理证实为乳头状腺癌1例,单纯腺瘤癌变1例;3例外院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来我院复查为胆囊折叠,未扫及息肉回声。超声诊断胆囊恶性息肉样病变可能者4例,病理证实2例,2例术后证实为慢性胆囊炎瘢痕组织增生,1例恶性病变漏诊,为结节型胆囊息肉术后病理诊断为小结节型胆囊癌。
3 讨论
胆囊占位性病变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特别是胆囊结石和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及炎性息肉,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及微创外科腹腔镜的广泛开展,其检出率和手术病人呈明显上升趋势,但随之而来的胆囊切除术后的不良反应也增多,很多病人术后仍然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有报道胆囊切除术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较未切除的病人高3~45倍,而超声检查是胆囊疾病首选检查方法,它可直接观察胆囊的形态、胆汁的回声和充盈情况,病变的位置、形态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但对息肉的类型及良恶性病变不易作出准确判断。所以,努力提高该类疾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提高超声医师专业水平,减少漏误诊率,对临床医生诊治方向的选择有着重大的意义,从而减少漏诊、误诊,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和高额医疗费用,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