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喘合剂在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
日期: 2010-01-18
---- 李淑文
肺喘合剂为儿科治疗呼吸道感染一中药验方,主要方剂成份有:麻黄,杏仁、生石膏,桑皮、麦冬、芦根、苏子、葶力、黄芩、连召等,主要功能为宣肺、清肺、止咳定喘.我院儿科门诊自2000年以来,用此方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喘支、支气管炎,肺炎)200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一、诊断
(1)喘支:起病3天以内有咬嗽、气喘,喘憋、发热、肺部喘鸣,偶有小水泡音,x线提示肺纹理粗或透光度增强.
(2)支气管炎:起病l-2周反复咳嗽.有痰.肺部呼吸音粗.痰鸣,x线提示肺纹理粗重.
(3)肺炎:起病,•,天发热,咳嗽、气喘.肺部中小水泡音,x线提示肺部片状阴影.
二、临床资料
本组200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均为每年冬.春季.夏、秋季,随机选择儿科门诊,病情轻,中度的喘支,支气管炎、肺炎患儿.因中药汤剂需煎制,并味苦,投药前均取得家长和患儿合作,愿意接受中药治疗者,年龄1-2岁32例、3-5岁115例、6-9岁53例.其中男111例,女'88例,喘支:l例,支气管炎132例,肺炎47例.冬,春季发病151例,夏,秋季发病49例,年龄与性别分布见表一.
表一 发病、年龄、性别分部情况
分组 喘支 支气管炎 肺炎 合计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1-2岁 10 6 8 5 2 1 32
3-5岁 3 2 42 35 16 17 115
6-9岁 0 0 24 18 7 4 53
13 8 74 58 25 22
合计 21 132 47 200
三、治疗方法
在原肺喘合剂方剂根据病情发热加生石膏或寒水石,喘憋加银杏,地龙,大便干燥加大黄,厌食加焦三仙等,.1-2岁组将药液浓缩后每次服,30-50ml,3-5岁组每次服50-100ml, 6-9岁组每次服150ml,均为每日两次.每日一剂,3剂为一疗程.喘支、肺炎者同时并用抗生素(青霉素,头孢霉素,阿奇霉素等).疗程为3-5天.支气管炎除咯黄痰或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并用以上—种抗生素外,一般不需投抗生素,本组未用抗生素者71例.体温低于38℃者不用西药退热剂.
四、疗效判断
患儿于服药后2天,4天,一周复诊.(1)显效:用药2剂后.咳嗽减轻、气喘缓解,体温下降,肺罗音,喘鸣明显减少,一疗程后,基本止咳止喘,体温正常,肺罗音,喘鸣逐渐消失。(2)有效:用药3剂后.咳嗽减轻,气喘缓解,体温下降,肺罗音,喘鸣减少,2个疗程后,以上症状体征逐渐消失.(3)无效:用药3剂后,体温不降,喀,喘及肺部体征无明显减轻,2疗程后临床症状体征好转不明显,需调整抗生素.
五、结果分析
本组:200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用肺喘合剂部分并用抗生素治疗.按以上标准显效,有效,无效判断疗效,其结果为表二所示.
表二 疗效结果
疗效 喘支 支气管炎 肺炎 合计
例 % 例 % 例 % 例 %
显效 8 38 52 39 18 39 78 39
有效 11 52 71 54 25 53 107 53.5
无效 2 10 9 7 4 8 15 7.5
合计 21 132 47 200
本组总有效率(显效加有效)为92.5%、喘支,支气管炎及肺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0%、93%及92%
随机选本组单纯用肺喘合剂和门诊单纯用抗生素治疗的支气管炎患儿各40例,均为体温正常,咯白泡痰.肺部有痰呜.外周血白细胞不增高,治疗结果比例:
表三 肺喘合剂与抗生素疗效比较
分类 痰量减少(天) 平均 (天) 肺痰鸣消失(天) 平均 (天) 止咳 (天) 平均 (天)
肺喘合剂组(40例) 2-4 3.1 3-4 3.5 3-6 4.5
抗 生 素组(40例) 3-6 4.8 4-7 5.6 4-10 6.8
六、体会
(一)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多为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仅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不甚满意,尤其是咳嗽反复,时间较长的支气管炎患儿,中医辩证多为肺热,并用肺喘合剂则可达到标本兼治.取得满意结果.
(二)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与肺喘合剂并用可明显缩短疗程,病情在一周内基本痊愈.
(三)肺喘合剂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能减少反复咳嗽,多次门诊复诊的支气管炎患儿频繁用抗生素所产生的耐药性副作用对患儿的不利因素.
(四)在目前抗生素临床应用逐步升级,细菌耐药性增强‘加肺喘合剂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可减少抗生素用量,缩短病程是一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